音乐教育别走向功利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音乐教育别走向功利化

2010年09月27日 13:5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的8月,被誉为世界音乐教育界“奥林匹克”盛会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在我国举行,中西方音乐教育不同价值观念的交流和碰撞,带动了我国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反思我国音乐教育,尤其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建立了专门的基础音乐教育管理、咨询、教研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指导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和文件,改变了音乐教育没人管的涣散局面,中小学音乐课程开课率稳步上升,课外校外学习音乐的人数也大幅度攀升,这都有效地推动了整个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说,目前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不过,通过国际范围的交流和比较,我们会发现,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还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良倾向。例如,我国的音乐教育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从校内教育到校外教育,从社会教育到家庭教育,无论是从教育对象的培养上,还是从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基本按照“精英教育”的模式运行,课堂教学中关注少数优等学生;课外竞赛关注“等级”的锦标主义现象;社会教育的考级优先等,其结果是使我们的音乐教育陷入一种“专业化”的倾向,造成了中小学生对音乐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其表现为“最喜欢音乐,却最不喜欢音乐课”,非常不利于培养大多数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而许多国家都非常注重音乐教育的大众化,很多国外演出都体现了大众参与的特点。

  又例如,在目前国内基础音乐教育中,存在着强烈的功利化倾向。很多家长逼迫孩子学习音乐,不是真正出于孩子的兴趣,而是为了让他们拥有一门特长或者技艺,作为升学考试的“敲门砖”;还有就是现在流行的“艺考热”,让那些文化课成绩不好的学生去学音乐,以应对各个师范学院的招考。这些都是功利化的音乐教育,把我们原来对音乐教育的设想和设计,引得很偏颇。此外,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还存在只关注音乐课程的外在价值,而忽视音乐课程的内在审美价值;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学生音乐兴趣爱好的培养等误区,导致了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的严重丧失。

  对于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当重新审视基础音乐教育的价值和做法,将我们的音乐教育教学建立在科学的、正确的音乐教育认知观基础上,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表明了这样的观点:“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种表述明确地提出,基础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但尊重每个孩子都有成为音乐家的可能),音乐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育人。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认为,音乐教育能有效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也提出: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在发展个体直觉、推理、想象以及表达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音乐艺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注入激情,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经济力量,未来社会有赖于对生机勃勃的艺术社会的建设。

  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因此,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应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这样,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人格发展。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美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

  因此,从育人和美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应当摒弃将音乐教育作为升学“敲门砖”的做法,摒弃“精英教育”的运行模式,摒弃把音乐知识技能作为音乐课程首要目标的做法,而应当强调通过亲身参与音乐活动来加强音乐体验,强调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来开发学生音乐潜能,强调教学必须以激发音乐兴趣与培养良好态度为基点并视之为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

  本次音乐教育大会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音乐教育要体现公平与民主的思想”,也就是说音乐教育应侧重大众教育,专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标准不能等同。记得国外一位知名的音乐教育家也曾提出,每一个人都应该“培养一种终身参与音乐活动的传统”。这些观念同样在提醒我们,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致力于音乐教育的大众化和音乐参与的终身化,放眼大众人群的培养,从政府到社区、从专家到一般教师,都应致力于把音乐教育贯穿至一个人的终身学习之中。

    吴斌 国家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副组长,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秘书长,《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