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工子女入学被要求捐资 教委与学校分账(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外来工子女入学被要求捐资 教委与学校分账(图)

2010年09月30日 08:50 来源:央视-焦点访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对于许多在异地务工的人员来说,随迁进城孩子的就学问题是最操心的事了。针对这些孩子就学难和学校乱收费的问题,今年4月21日,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监察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出关于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实施意见,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接收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要按照相对就近入学原则统筹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免除学杂费,不得以借读费等名义乱收费,也就是说要和当地孩子享受同等的待遇。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乱收费现象依然存在。

  北京部分小学要求异地务工子女缴纳"捐资助学"费

  刘先生是一位外地来京务工人员,2001年他和妻子来到北京,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0年,今年他们的孩子该上小学了。为了让孩子能够享受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他们办齐了所需要的相关证明。刘先生的家在北京市西四环四季青桥附近,这里有一所公办小学海淀区田村中心小学。今年5月份,他给孩子在这所学校报了名,随后,学校通知孩子去面试。然而等孩子面试完之后,学校要求他缴纳得交一万块钱。

  当时学校发给他们一张小纸条,纸条的正面写的是捐资助学款办理处:北京银行中关村科技园支行,背面则注明了田村中心小学。

  按照国家规定,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不仅要免收学杂费,也不能以借读费等名义乱收费,但是田村中心小学却要刘先生缴纳一万元的捐资助学款。除了刘先生之外,据说很多户口不在本地的孩子进入田村中心小学借读,家长也都要缴纳捐资助学款。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说他家孩子是在这个学校上的学前班,因此进这个学校交了5000元,比没有上学前班的少交了5000元。

  那么,田村中心小学让家长们交的捐资助学款到底是什么钱呢?北京市海淀区田村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说,这笔捐资助学款是咱们本着家长自愿的原则,进行捐资助学。

  田村中心小学的负责人说学生家长是完全自愿为学校捐款的,但是一些家长却不认可这样的说法。说是自愿捐资助学,但是学校不仅规定了具体的捐资数额,而且针对的也仅仅是非本地户籍的一年级新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孩子顺利入学,家长们只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去捐款,而且要在把捐款凭证交到学校以后,才拿到了孩子的入学通知书。

  刘先生说,在北京打工,他每个月的收入大概三千块钱左右,去掉房租和日常开支就所剩无几了,一下子拿出一万块钱交捐资助学款,对他来说确实很困难。其实今年4月21日教育部等七部委发出的2010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严禁捐资助学与录取学生挂钩、严禁向学生收取与入学挂钩的任何费用。田村中心小学的做法,显然不符合相关规定。

  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他们随迁子女入学的问题一直是个难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正因为如此,北京市也出台规定,要求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本地户籍的学生一样,实行"同城待遇"。但是调查中一些家长向记者反映,除了田村中心小学,海淀区还有一些学校也存在着要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交捐资助学款的情况。根据一位家长提供的情况,在海淀区的一些小学,双榆树学校是六千元,知春里是两万元,上地实验小学是五万元,他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选了一所八千元的学校报名。

  捐资助学费的用处:海淀区教委与学校进行分账

  当时这位家长交了八千元钱之后,拿到了收据,收据上注明的收费项目是捐资款,金额是八千元,收据上盖着的是海淀区教委的财务专用章。

  在家长们留存的几张捐资助学的收据上,都盖着海淀区教委的财务专用章,看起来这些钱是由海淀区教委统一收取了,那么对于部分学校要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交纳捐资助学款,并且违规与入学挂钩的情况,海淀区教委又是什么态度呢?记者以学生家长的身份打电话给海淀区教委监察科和督导室的工作人员。这位工作人员说,只要钱不是交到学校,而是交到银行,学校就不算是乱收费,因为是家长自己去银行交费的,就是自愿的。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费是教育部早就明令禁止的违规收费,海淀区教委督导室的这位工作人员说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收取的捐资助学款其实还是择校费,只是改变了个说法。对于这笔费用的具体用法,田村中心小学的负责人承认,教委和学校有一个分账比例,教委留一部分之后,再返还给学校使用。

  无论是借读费还是捐资助学款,无论是缴到学校还是银行,不管名目和花样如何变化,实质都是乱收费。这种做法不仅侵犯了孩子们的平等教育权同时也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公正,是国家所严格禁止的。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天宁】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