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个留守儿童一个“妈” 现实上演电影中的温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26个留守儿童一个“妈” 现实上演电影中的温情

2010年10月19日 09:28 来源:重庆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黄宏的电影《25个孩子一个爹》在南川区有了现实版———这就是南川区三泉镇马嘴东州春蕾小学五(1)班主任王永勤和她的26个“孩子”。只不过,这26个孩子不是流浪儿童,而是留守儿童。

  这现实版的电影剧情,只是南川区留守儿童“寄宿之家”的一个缩影。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南川区全面推行“代理家长制”,打造留守儿童之家,让该区1.5万名留守儿童都有“家”有“妈”。

  “班妈”和她的26个孩子

  “妈妈,我早上起来就把作业做完了,下午想和伙伴出去玩会儿……”本月16日是周六,31岁的王永勤却没闲着,尤其是手中的电话,不是孩子们给她汇报作业完成的情况,就是她询问孩子们在家乖不乖、有没有帮爷爷奶奶做家务。

  “孩子多了,我这个妈不操心不行啊!”王永勤一脸幸福的笑容。

  王老师除了是马嘴东州春蕾小学五(1)班班主任外,她还有个特别的称号:“班妈”。除了负责全班同学的日常教学外,她每天中午和孩子们一起在食堂吃午饭、晚上到寝室和孩子们摆龙门阵、逢年过节更是和孩子们一起欢庆等,更让“孩子们”感动的是,王老师每个月都会给本月生日的孩子举办一个集体生日派对……

  “‘妈妈’还经常接我们到她家里耍,带我们去县城逛街……”说起“班妈”的好处,孩子们滔滔不绝。留守儿童谭小红因家境贫寒,生活很窘迫,王永勤除了通过各种途径为其争取资助外,常自己掏钱为其添制日常生活用品;在留守儿童王清眼里,王永勤就是自己的亲妈,“想用零花钱了、要买件新衣服了,我只要一开口,‘班妈’就会立即帮我实现”;当性格内向的留守学生韦莉因奶奶的去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时,“班妈”索性让这孩子跟自己同吃同住,弥补孩子心灵的创伤……

  1.5万留守娃有“代理家长”

  26个孩子一个“妈”,这种“家校一体化”的模式就是南川区为关爱留守儿童创新推出的留守儿童“寄宿之家”模式。南川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寄宿之家”是以寄宿制学校为基础,学校教职员工担任“代理家长”,全体在校留守儿童是家庭成员,“让留守儿童们都有‘家’有‘妈’”。

  如此说来,非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儿童就成了没“爸”爱没“妈”疼的孩子?当然不是,除了寄宿制学校的孩子们有“班妈班爸”外,南川区1.5万名留守儿童都有各自的“代理家长”。

  “‘代理家长’比我爸爸妈妈还关心我。”鸣玉中学初三学生官晓琳说,父母都在新疆打工,她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说实在话,跟父母的交流很少很少,以至于打电话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上初中后,代理家长贺显云走进了官晓琳的生活,不仅帮她复习功课,还跟她拉家常,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现在我有心理话就找‘贺爸爸’说,……”官晓琳满脸洋溢的笑容,正好诠释了这个留守儿童在爱的阳光下幸福地成长。

  “四大模式”关爱留守儿童

  为了让辖区1.5万名留守儿童都能在亲情关爱中健康成长,南川区创新推出了“代理家长”、“寄宿之家”、“还原教育”以及“社区共育”四种留守儿童关爱模式。

  同时,为了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该区从2009年起,投入资金1466万元,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13所等,让留守儿童有固定学习环境、生活条件、固定的联系对象等,确保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进行到底。

  同时,该区已建立了代理家长淘汰解除机制,对因工作调离、履行职责不到位、留守儿童父母回乡等原因不能继续担任“临时父母”的代理家长进行调整,确保孩子们能沐浴在亲情中。记者 张水红 摄影报道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