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近700人只有22名老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近700人只有22名老师

2010年11月02日 15:03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全校学生近700人,老师才22人 一个老师请假,孩子就没课上了 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急寻老师晚报邀请:有经验的老师有空就帮帮他们吧 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急寻老师

  读者来电

  绿城社工:帮帮农民工子弟学校吧

  10月31日,绿城社工陈聘发出求助信:

  北环有个农民工子弟学校要找个代课老师,想请晚报帮忙。

  这个学校叫托福实验学校,我们绿城社工跟他们持续联系了一年多了。有个老师请假了,学校没有多余的老师代课,学生的课程被空了下来,学校向我们求助。

  由于是农民工子弟学校,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我们已经不止一次接到他们的求助了。我们在周六、周日等节假日会向这个学校的老师、学生提供辅导,包括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

  绿城社工的义工是有工作的社会人士,我们只能在周末帮助这些孩子。

  希望晚报呼吁社会上的好心人为这所学校提供长期帮助。

  一次探访

  菜市场角落里找到仓库改的学校

  昨天上午9点,从北环刘庄村口顺着“刘庄蔬菜市场”的牌子往东走,穿过近千米长的密密麻麻菜摊、小吃店、建筑工地,在菜市场最里面找到了“郑州市托福实验学校”。

  校长陈琳,今年30岁,郑州人。“我曾是一名幼儿园的老师,园里的一个学生因为某些问题上不了本地的小学,给我的刺激特别大,我下定决心开一个专为农民工子弟的小学。”2008年9月这所学校开始招生。

  “这个地方原来是个饲料厂,房子都是他们的仓库。”陈琳说,她2008年把这个地方承包下来改成了教室,年租金24万元。

  学校由3个近10米长的仓库和一幢两层小楼组成。东侧的仓库被分割开来,改成了几间教室,墙上挂着“小学生安全守则”、“美国小学生守则VS中国小学生守则”的宣传标语。

  二层小楼上设有教务室、办公室、男生宿舍和高年级教室,墙上挂着马克思、爱因斯坦等人的头像和名言。小楼南侧有间简易房,是建筑工地上常用的蓝色塑料盖成的,是学前班的教室。

  走进其中一间教室,摆设简单。由于仓库的屋顶很高,教室的灯都被安装在了左右两侧的墙上。

  3个仓库之间有块较大的空地,既是学校的校园也是孩子们的运动场。3年级学生正在上体育课,孩子们在跳绳,嘻嘻哈哈乐得不行。

  学校往西不到50米,是金水区七小刚盖成的几幢教学楼,崭新的红砖白墙很是气派,操场上有全新的塑胶跑道。

  一个求助

  有个老师请假了,孩子没人教了

  “学校有个老师请假了,请了一周的假,他的班级里的课程被空了下来,我向绿城社工的人求助,看看能不能先找一个助教来顶替上。”陈琳说,几天以来应聘的人很少,而且都没有工作经验,“我们需要一上岗就能代课的老师。”

  “在我们学校,一般3天以上的假期是不予批准的,除非情况极其特殊。”

  “学校有学生近700人,从1年级到8年级共设了13个班级,加上我,老师一共是22位。公立学校老师每周课时13节左右,而我们学校的老师已经达到了20节。”陈琳坦言,老师们超额工作量使他们无法抽出时间帮请假的同事代课。记者 薛璐/文 周甬/图

  一个希望

  让学生半个学期不换老师

  陈琳说,他们学校老师工资一个月900元,教学成绩特别好的老师,有可能拿到1500元,这算是高工资了。

  待遇是一个方面,另外,老师们对学校的前景和发展机会很不满意,觉得不如公立学校好。

  这些都导致老师的流动性很大,虽然也签合同,但还是有老师不吭一声直接离开了。

  陈琳说,自学校创办至今,仅有6名老师坚持了两年,有的老师甚至不到一个月就走了,“一个年级一学期可能都是不同老师在讲同一门课”。

  “无论如何,我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保证学生半个学期不换老师。”陈琳苦笑道。

  一个理念

  培养孩子们的幸福感

  陈琳说,他们学校2/3的孩子脖子上都挂着钥匙。有的家长中午就在菜市场吃块馒头当一顿饭,他们自己都照顾不了,更别说照顾孩子了。

  为此,学校开设了食堂,近100个孩子中午在学校吃饭。

  上午课程结束了,陈琳还需要和另外一个老师留在学校值班,既要看着孩子吃饭,还要辅导他们作业。

  自从办了这所学校,陈琳中午基本没回过家,跟孩子们一块儿吃午饭。

  “这些孩子比起留守儿童、孤儿是幸运的,他们还可以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接受系统的教育,我坚持培养孩子们的这种幸福感。”

  为此,陈琳特意在学校举办各种比赛、运动会,在重阳节带着学校的孩子参观郑州一些养老院,跟老人们说说话,捶捶背,学会关心人。“我还要带着他们去参观孤儿院。”

  一个邀请

  希望有经验的老师有空来学校上课

  10月31日,刚结束了两天一夜培训的老师们回到了学校,这次他们接受的是“团队精神”的培养。

  “很多人问我,老师们流动这么频繁,你何苦花钱来培训他们。我的回答是:只有培训好老师的能力和人格,才可能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正是因为陈琳的这种理念,一位来学校支教的老教师决定长期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免费的培训和讲座。

  “硬件的破旧我们可以克服,慢慢改善,但是软件上我们一定要跟得上,学生和老师都需要更多的机会和认可。”

  陈琳有两个愿望:一是希望社会上学校或者公司举行培训讲座时,能叫上他们的老师,哪怕是站着听讲都可以;二是希望社会上能给他们学生多一些机会和认可,允许孩子们多参加一下公开的活动和比赛,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

  “托福学校也想通过晚报告诉那些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们,欢迎你们在闲暇时间来给我们的孩子和老师上课。”陈琳说。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