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花30年研究量子力学 写成数万字研究成果(图)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农民花30年研究量子力学 写成数万字研究成果(图)

2010年11月03日 13:58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拿起译文专著书,伍玉彬看得很享受。周和平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伍玉彬,高中文化,至今是农民身份,可过去的30年,他接触最多的并非农活,也非麻将之类,而是《终极理论之梦》、《物理学的困惑》等译文专著,醉心探索大自然的“某种”规律。“我已真正触摸到了大自然跳动的脉搏,现在,我想通过媒体公开发表我的研究成果!”昨日,这位沉默了30年的探索潮人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大发现”。

  去山上挑水萌发好奇心

  中等个子,若有所思的神情,记者昨日在雨花区一租住地见到伍玉彬时,根本无法将他和“农民”联系在一起。在他的身边,摆着《数学哲学》、《熵的世界》等译文书籍。他名叫伍玉彬,老家在新化县的农村,年过不惑的他如今在社区从事服务工作。

  “干点事,维持生计吧,其实我最喜欢、花时间最多的,还是看看这些书,思索大自然的奥妙,尽管我的身份仍是农民。”伍玉彬似乎三句话不离“本行”。

  伍玉彬回忆,痴迷上探索自然规律,是他12岁那年的事。一天放学后,他帮家里到山上挑水,泉水从一处石孔里流出来,通过劈开的竹子,把水引到水桶里。由于是秋天,水流已细如丝,接满一桶水,差不多要一个小时。

  “坐在旁边看到细细的泉水通过竹子流满水桶,突然,我头脑中飘过一个念头, 冥冥之中似乎有种什么东西在制约着水,但又不知是什么。这种感觉真切、强烈,又若隐若现。”伍玉彬对水流的自然现象充满好奇感,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认知大自然存在的内在规律。

  为买一本书专程跑到上海

  水凼里,有群不知名的长脚蚊,时而一动不动, 时而相互嬉戏,为什么同样是蚊子,有的在水面上生存,有的在空中生存?它们与周围环境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此,伍玉彬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周围的这些自然现象,试图发现什么规律,于是看书、提问,成了他的习惯。

  “限于家里条件,我读完高中后,就走上社会了。”伍玉彬说,没了课堂,他仍然将自己的业余时间耗在探索自然规律上,抱着书爱不释手,经常看到凌晨。

  1995年,他在长沙书店看到一本书的后页上,记录了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学术系列丛书,其中就有哈肯的《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等书。“这些书的印刷量只有几千本,好多书店都没有卖,我想也许出版社有库存。”伍玉彬并没有放弃寻找这本书,随后他买了火车票,专程赶到上海译文出版社。

  “我还记得,到上海的那个早晨,下很大的雨,尽管衣服淋湿了,想起终于能买到喜欢的书,心情还是很激动。赶到出版社一打听,工作人员告知出版社没有了。”伍玉彬至今仍感到遗憾。

  伍玉彬痴迷“大自然规律”,不时有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冲动,妻子以为他疯了。“我使劲捏自己,说没疯,我还知道疼!”伍玉彬不以为然,但又无人可以诉说。

  30年钻研写出《自然的设计》

  随着视野的开阔,伍玉彬的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经过几年的写作,如今名为《自然的设计》的研究成果已问世,该成果3万多字,由“从科学网孔中漏掉的‘鱼’”、“插上一块路标”、“孩子的观点”、 “自然跳动的脉搏”、“测量宇宙”、“时 间”、“进化方向”、“多点进化”、“一根红线”、“和你在一起”、“一层薄纸”十一章组成。

  在《自然的设计》中,伍玉彬认为,应该把“相互作用”本身作为一条大自然规律对待,正是物质的“可变性” 、“非自变性”、“相互作用”,三者构成了整个大自然的引擎。从这一角度出发,人们不仅可对现存于物理学中的众多大是大非问题作出合理解释,扩展开来,还能对人类的所有社会活动发挥建设性指导作用。

  伍玉彬坦言,许多问题的解决依赖于高深的数学,但仍然为大胆洞察和直觉留有余地。在科学研究中,人们惯用的方法是把问题拆解成许多细小的单元,彼此孤立地加以研究,其结果是学科越分越细,知识爆炸式增长。可以说,自然在人类科研的砧板上已然支离破碎,我们不仅陷进了自然的迷宫,也陷进了我们构造的知识迷宫。求得问题的最终解决,也许需要反嚼我们已经取得的经验与知识, 需要我们从已经达到的地点往回撤,撤到我们开始探索自然奥秘的门坎处,看看自然在那里给我们留有什么启示。

  物理学教授:不支持这种行为

  伍玉彬30年心血凝聚而成的《自然的设计》,专家如何看待?记者请中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符力平进行了点评。

  经过近一个星期的阅读,符教授表示,该作者对学术研究的坚持不懈精神值得肯定,这对普及我国的科学知识,尤其是物理知识很有帮助。

  符教授认为,从整体上看,该研究成果并没有多大价值。作者试图用“相互作用”等理论解释量子测量问题,但作者毕竟知识有限,甚至连量子测量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一个物理学的业余爱好者,用30年时间一心研究物理,符教授并不支持这种行为。首先,量子力学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绝非轻易能研究透彻的。其次,从其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在研究之前,并没有对当前量子力学的研究状态做调研,而这恰恰是研究学问的基础和前提。做学术研究,就如学习游泳一样,必须要有教练的指导,否则即使天天在游泳池里练习,也是毫无章法,毫无成效的。

  此外,他还建议作者以及与作者有一样经历的人,如果真的对学术类研究有兴趣的话,一定要认清自己的长处,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要盲目坚持,做无用功。

  相关新闻

  湖南宁乡农民挑战相对论

  2008年3月30日下午,60岁的湖南宁乡农民黄其德与近40名来自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资深教授、社会知名人士坐在一起,就他对相对论20多年的研究成果进行对话甚至争辩。黄其德是一名地道的农民,只有高中学历,在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进行了20多年的独立研究后,对这一著名理论产生了质疑和挑战。在黄其德看来,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学说时,完全抛弃了作为科学家应有的真诚和严谨,且完全脱离了实践,无法自圆其说,是臆想的产物。他的“研究成果”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争议。

  天津农民给牛顿、爱因斯坦挑“错”

  2008年2月, 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镇残疾农民闫赤元声称已经证明出从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有错。闫赤元仅有高中学历,12岁那年落下残疾,高考落榜后, 二十多年来狂热投身于基础理论物理的钻研,遭到亲人、朋友的竭力反对和旁人无数白眼与冷嘲热讽,仍然不放弃,写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

  来自网络的声音

  农民质疑和挑战权威,姑且不论其研究理论的正确与否,单就其质疑和挑战的行为本身来说,便有着了不起的胆量和勇气。权威并非永远正确,权威也并非完全不可推翻。——网友“逆道”

  当今,还有着一批这样的“草根科学家”,他们对科学那种狂热和执著的精神,常令一些专家学者自叹不如!——网友“阿当”

  道有高下,得道不分贵贱,得道不分先后,英雄不问出处,支持农民质疑探索精神!——网友“余庆”

  农民“不务正业”去挑战权威,姑且不说成果价值多大,但这种精神可嘉,总比那些沉溺于麻将无所事事的人好得多!——网友“花草”(周和平整理)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