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另类校长朱剑凡:请尼姑教刺绣 创女子足球队(图)

2010年11月10日 16:41 来源:红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请出家的尼姑教学生刺绣 摇铃的师傅上手工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朱剑凡:周南中学的“另类”校长

  朱剑凡(1883-1932)

  著名革命教育家,曾名周家纯,宁乡人

  1903年,湖南民立第一女学堂正式开学,这是省开办女校之始。1904年10月,长沙有个富人,垂涎该女校一学生的美貌,欲娶回家为妾,受过女性独立教育的女生自然不从,富人便恼羞成怒,联合数人上书,“请废女学”,还对女校极尽造谣污蔑。奏折甚合守旧的朝廷心意,遂下令湖南女校全面停办。

  1905年,从日本弘文师范学院毕业回国的朱剑凡,却不顾风险,执意要办女校,为避免官厅的追究,定名为周氏家塾,即后来改名的周南女中,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女校之一。

  

  男教师与女学生的“垂帘授课”

  朱剑凡是明室后裔,富家公子,他的生母为周家的小妾。母子二人受尽大房的歧视与欺凌。他痛心母亲的遭遇,这成为他办女校的动因之一。1905年,他继承了家族在长沙城北的一座大约80余亩、有亭台楼阁的苏州式园林,这座园林在湖南首屈一指,周南女校就办在里面。

  要把园林改成校舍,则要填池盖房,要购置课桌椅,要有教学仪器、体育器材,这一切都需要钱,需要大量的钱。朱剑凡就把宁乡乡下自己名下的田卖掉。夫人(两江总督魏光焘家的宝贝小姐)支持他,也把自己陪嫁带来的金银首饰、皮草衣服全部拿出来,让它们变成可以支付学校运转的经费。

  学校在最初一段时间,为了避免社会上一些看不惯的人的非难,朱剑凡先生要求男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女学生坐在下面听,中间要隔一块竹帘,名曰“垂帘授课”,学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却也以严肃、慎重的态度,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称誉。

  贰

  拒绝岳母“赠送”的妾

  朱先生自己也尊重女性,正派处世。朱夫人出嫁时,按照当时的习惯,家里还送了四个丫头陪嫁,朱先生夫妇做主都帮她们找了好人家,让她们嫁人走了。

  朱剑凡先生还有一件事,在当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有一次,朱先生的岳母,魏老夫人送来了一个叫春燕的绝色丫头,说是要给朱先生作妾。这在当时,在大户人家,不算什么稀奇事。但是,受过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教育的朱先生却坚决反对,他派人把春燕送回了家。当时,报纸上有所谓的“鸳鸯蝴蝶派”文人,在惋惜“佳人难再得”时,还疑惑“不知春燕伴谁飞”。他们哪里理解朱先生的境界!

  

  聘请尼姑给学生上刺绣课

  朱先生一心扑在学校的发展上,他用重金请日本老师来授课,用诚意请高人来学校。学校附近有个开成衣店的皮师傅,朱先生就把他请来跟学生上缝纫课。皮师傅戴着老花眼镜,从镜框上看人,教学认真,很有老教授的风度。学生师从他后,毕业后的生活还真的会有着落。

  学校有个摇铃的校工袁师傅,人很聪明,手很灵巧,钢板也刻得非常漂亮。朱先生就让他到学校办公室做行政工作,还兼上学生的手工课。他教学生做的手工作业,件件堪称艺术品,学生从中受益不小。袁师傅老了后,学校还按教师待遇俸养他。

  有个出家为尼的清客,人称友姑,刺绣的手艺很高,朱先生考虑到女校学生很需要学习刺绣,就几次说服她,聘请她到学校来兼课。朱先生自己一直以兄弟姐妹之礼尊重她,关心她,让她可以一边上课,一边还在师范科那边进修。这位女士教学认真,学习刻苦,很快就成了著名的老师,后来居然在五十岁的时候,有国外的学校慕名来聘请她出国教学。朱剑凡的儿子曾撰文回忆他们一家劝友姑吃开斋饭那天的情景,从中可见他们一家的热情:“先父首先敬她一箸豆芽肉丝,友姑神色自若地接在饭碗里,先父高兴得笑起来,带动了一同进餐的先母和五个小孩的欢腾。”

  肆

  最早成立湖南女子足球队

  朱剑凡先生那代中国留学生,对于中国当时被称为“东亚病夫”深恶痛绝。所以在他们办的学校里,体育教学是受到重视的。周南女校的姑娘们没有辜负老校长的期望,1925-1948年间,在省级、国家级运动会上,共夺得女子游泳、网球金牌各1次,获女排、女篮冠军各5次,夺得女子组田径总锦标6次,女子组锦标5次。学校足球队为湖南女子足球运动中最早成立的队伍。1948年上海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上,学校女排代表湖南进入决赛,与实力雄厚的上海队、台湾队打成平手,并列第一名,从此以后,长沙市北区泰安里的“泰安球王”驰名全国。

  朱先生的四子二女都是共产党员,其中两个女儿,在艰苦的年代,一个和萧劲光结了婚,一个和王稼祥结了婚。朱先生的挚友徐特立说:“我认为这是个奇迹,像朱剑凡这种人,出身于贵族书香的子弟,良田上千,房屋成街,怎么会主动地为穷人谋幸福呢?怎么会自觉地走向这条共产主义道路上来的呢?真值得研究研究。”

  现在看来,答案应是:信仰的力量。-文/罗慧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