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我的青春我做主 校园"走穴族"体验课外冷暖人生

2010年11月10日 16:53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走穴,原是用于演艺界的名词,而如今它的含义扩展到校园,健身房带操、商业演出主持、酒吧伴唱、画墙绘……大学里活跃着这样一群“走穴族”,他们体验课堂以外的冷暖人生。

  如今,大学生“走穴族”群体越来越庞大。

  各种商业活动的演员,大学生占近一半

  小茜,大学学的是民乐,尤其擅长古筝。大一下学期,小茜开始走穴,从最初的客串到频频参加各类商业活动,最忙碌的时候,她一周要赶五六个场子,最辉煌的成绩是,一个月挣了5000多元钱。去年大学毕业后,小茜应聘到郑州某文化传播公司上班,如今的工作就是为各大企业的商业活动找演员和礼仪。“大学生占了将近一半吧,是我们的主力军。”小茜说。

  如今,小茜对于大学生“走穴”的情况了如指掌,“我上大学时,班上29个人,几乎全都参加过商业活动,只是多少不同而已”。

  “舞蹈类的报酬最高,其次是走秀、礼仪等。眼下,11日到15日就是郑州车展,我们正忙着面试车模和礼仪小姐。”小茜说,大学生走穴的形式很多,有商业演出、颁奖典礼礼仪、酒吧驻唱等,这当中舞蹈的报酬相对最高。“最高水准的,一支舞300元钱,一般一场演出都会跳3支舞,也就是900元钱。便宜的就是论场,一场80元钱,对演员要求不高。”说起即将开始的车展,小茜介绍,车的档次不同,接的活不同,薪酬也不一样。譬如:奔驰、宝马的车模,行情最好时一场800元钱,上午一场下午一场,一天算下来就是1600元钱。档次低一些的车,给的就少些,一场甚至一天也就是两三百元钱。动感小提琴、打击乐之类的演出,报酬也会相对低一些。

  对于越来越庞大的校园“走穴族”,小茜说,大家的困惑不少,譬如不被理解,被辗转“赶场”弄得窘迫不已等。在小茜看来,如何平衡好学习与走穴的关系很重要。

  走穴故事

  10月31日,某酒店万圣节晚会主持

  11月6日,某电子品牌新产品发布策划主持

  11月17日,国际大学生节,某演艺公司演出

  11月25日,某商场感恩节促销活动宣传

  …… ……

  这是某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大三学生小培近期的“走穴清单”。

  小培今年20岁,是个“90后”。她的理想是成为电视台主持人。对于大学期间的走穴演出,小培把这当做是提前“练手”。“我参与比较多的就是商业性的路演。”小培口中的路演,就是在路边、广场举行的临时性舞台演出。赶上节假日,在郑州的商场、卖场门口比比皆是。小培他们就是负责站在台上主持演出。

  “这种活儿挺累的,因为要有组织策划能力,现场互动最重要。”小培这两年,接这种类型的活儿数不胜数,因为长相甜美、现场表现能力强,已经成为圈子里炙手可热的主持人选。也有人去一些播音主持培训班做代班老师。小培说,代班费不如商演高,现在一场商演的行价一天300~500元。而培训班代一节课大多是50~100元。

  “之前经历的太多了,我现在想静下心来学习,找找自己的方向。”谈到这几年的走穴生活,小培说,有辛酸更有收获。播音主持专业,专业训练的节奏、表达等都是外部技巧,但是由内而外的东西,都得靠自己修养提炼。走穴的经历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所要表达的内容,积累社会经验。

  如何看待大学生“走穴”

  老师观点:

  一些大学教师对走穴现象持肯定态度,认为只要不影响正常学习,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是好事。那些有能力“走穴”的大学生,基本上是大学里年级高、有能力、有才干的一类人,是所谓大学生中的精英。这些大学生更早地参与社会分工和实践,有助于他们了解社会,提前熟悉工作环境,掌握生存之道。“这些学生基本上都超过18岁,是成年人了,能够为自己的民事行为和外出安全负责,这些完全是个人行为,学校是没有理由、没有能力负责的。”一名高校老师说。

  网友发言:

  支持声:高校出现学生“走穴族”挺正常。大学如今也不再是“象牙塔”,而是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让他们学会自我展示,尽早融入社会。既然有大学生“走穴”,学校也应该推出一些诸如弹性学制、强化能力考核等方法来应对。

  大学生“走穴”总体来说是“得大于失”,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学到老师无法传授的知识。并且“走穴”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应该鼓励。

  反对声:我是一名大学生的家长,大学生应在校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知识是学不完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工作经验,毕业后有的是时间和机会。反过来,大学四年时间将永不再有。(记者 李雪 张竞昳/文)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