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在读高中生赴外留学人数逐年攀升 “洋高考”诱人

2010年11月12日 16:10 来源:兰州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多年以来,参加高考几乎成为所有学生的冲刺终点。但近几年来,一种更为开放,更为开阔的高考方式正在走进校园。这就是在读高中生赴外留学,接受国外的高等教育。而相关数据也表明,自2008年到2010年3年之内,兰州市在读高中生赴外留学的人数每年都呈递增之势。教育界人士称,国内大学扩招、就业压力加大是造成高中生投奔“洋高考”的主要原因。

  许多高中生酝酿出国

  “我姑娘今年上高一,但我已经开始计划让她明年出国,到国外念一所大学。”在文化单位上班的张先生早早就对女儿的前途做了规划。张先生的女儿在甘南路一所重点高中上高一,在大多数家长眼中,能上这所重点高中通常就意味着一条腿已经迈进了大学校门。但张先生却并不这么看,在他的观念中,他认为女儿应该接受更好、更开放的教育,有个更好的未来,而自己家境比较好,完全有能力承受起国外的教育费用。思考再三,他开始着手联系国外学校,并打算女儿上到高二时就把他送到英国。

  而朱先生的情况与张先生大有不同,上高一的儿子对学习并没有多少兴趣,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处于中下等水平。照这样下去,他似乎看到了儿子的未来,上大学无望,找工作碰壁,人生路坎坷……和朋友说起这些烦恼时,朋友的话提醒了他,“国外大学门槛低,你可以把儿子送出国,上完高中再上大学。”听到这些,他特意咨询了一些教育留学机构,工作人员告诉他,在国外留学几年不仅能很好的掌握一门外语,对孩子的重塑性也很有帮助。听到这些,他下定决心把儿子送出去,经过不懈努力于今年10月份把儿子送到了加拿大一所大学。

  高中国际班受到追捧

  在教育资源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出国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并认同。在此前提下,国际班也成为许多学校新开辟出的“一片热土”。西北师大附中国际班从2008年招生到现在,高一届学生明年即将毕业。记者采访西北师大附中李主任时,她告诉记者,第一次招收国际班学生,当时前来报名咨询的家长络绎不绝,经过严格筛选最后录取了160名学生。经过3年的学习,分阶段申请国外大学录取工作已经展开。目前,第一阶段近一半学生已完成了大学录取申请及材料递送的工作,预计到明年4月份,这些学生将收到国外大学通知书。此后,第二阶段申请录取工作将陆续展开,这意味着国际班的学生将全部有望在国外接受高等教育,并进入到自己理想中的大学。记者还了解到,在学生申请的国外大学中,大部分都是排名较前的高等学府。

  留学高中生越来越多

  除了在学校中作为出国留学的渠道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选择了一些权威教育留学机构。“从2008年到2010年,我们送到国外的在读高中生每年都在增加,而且这个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作为业内一家“老字号”教育留学机构,甘肃华侨教育留学中心的张经理对此深有感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开门见山地说:“近3年来在读高中生赴外国留学的学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8年是90多个人,2009年是120多人,2010年更是达到了将近200人。这些出国留学的学生中,高一和高二的学生又占到了绝大多数,也是留学中的‘主力军’。”张经理告诉记者,在读高中生出国留学无外乎两种途径,即直接出国和参加国际班。而在大多数的观念中,似乎只有经济实力达到一定标准后才能考虑出国,其实也不然。只要孩子表现优秀,在国外一样可以拿到高额奖学金,家长只需承担一半乃至更少的费用就能顺利完成学业。这是家长选择让孩子出国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中生出国有四因

  在读高中生纷纷“投奔”到国外留学,是何种原因驱使?教育人士胡先生作了认真分析,并总结了四个原因。他认为一是随着社会开放程度提高,教育走向世界,文化交流的必然性使得家长让孩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而孩子在高中阶段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让孩子有一个更为开拓的视野,更加丰富的学习平台至为重要;二是国内大学连年扩招,由此造成的就业压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毕业就等于失业的现状让更多毕业大学生不知道何去何从;三是国民富裕后,家长对教育投资的力度加大,他们更希望孩子的教育也呈现出与国际化接轨的痕迹,培养出国际化人才,尽早适应国内愈加激烈的竞争大环境;四是国外高等教育的低门槛更具吸引力,家长更希望孩子在继续接受教育的同时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回国后在就业时发挥优势。 记者 高宏梅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