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规范调整高考加分"政策引反响 政策平衡成难点

2010年11月22日 09:47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政策”引起反响

  让高考加分调整快点落实  

  难点是实现政策平衡

  吕文清(北京市海淀区校外教育研究室主任)

  高考加分政策历来是高利害性、高关注度和问题高发区。这次在“三高”背景下出台的高考加分政策调整,旨在淡化功利,降低异化风险,强化监督管理,保证高考加分政策的积极导向作用。这次调整的思路是弱化照顾强度,调减加分项目,增强约束条件。应该说这种调整,在政策设计层面对解决当前反映强烈的造假舞弊问题是必要的、适当的。但是在收缩“加分”政策的同时,应该制定适当强度的鼓励特长、发掘潜能、多元评价的政策,以给个性特长发展足够的空间。这次调整虽然关注到了教育过程的优化和促进多元发展的问题,但如何更好地发挥高考加分的激励导向作用没有给出更为明确的信息和支持性政策,制度创新将会呼声再响。

  高考加分的核心价值就是要保护和激励特长、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多元选拔和评价人才。特别是在我国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普遍偏弱,个性特长不太彰显,多元选拔机制难以实施的情况下,怎样激发学生实践、创新和多元发展,用什么政策让真正有兴趣有潜能学生的脱颖而出仍然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规范和调整要从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因考量,但鼓励特长的方向不能动摇,促进全面而个性发展的目标不容置疑。有“取消论”者提出取消高考加分,以实现教育公平公正。“取消”的前提是建立多元选拔机制,否则会陷入新的不公,可能会把学生、家长及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唯一知识学习上。难点是实现政策平衡,要尊重人才培养、选拔和发现规律,积极引导学习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特别是给个性特长生设计出口和通道,防止培养方式和教育过程的“新功利”。

  弱化学生功利化追求

  严寅贤(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

  国家决定取消国内奥赛及其他相关比赛获奖者的高校保送资格,显然是一个符合国情、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明智决策。若干年来,人们之所以对此类做法颇多微词甚至提出严肃批评,一方面是因为从保送政策一开始执行,各种与之相关的潜规则就滋生起来并蔓延开来;另一方面是因为至少从目前看,人们还没有发现这种保送机制对少数特长生的成长所显示的真正价值所在。此外,有相当多的学校、家长、老师甚至学生本人,把“保送”视为一种完全功利化、甚至是高考最大功利化的追求。所以,取消保送生政策,可以弱化学生在他所擅长领域的功利化追求,并使之成为他的自觉向往,激发生命个体最生动的热情与创造性灵感。

  其二,学生在中学时期保送资格被取消的“损失”,完全可以在高校得以充分“补偿”。高校可以给那些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偏才”、“专才”提供更为科学的学术成长环境,为他们提供更为健康丰富的精神成长环境。可以设想,高校向社会、向考生许诺个性化的、国际国内一流的专业成长环境,对那些视自己的爱好和专长为事业追求生命向往而非功利的考生来说,恐怕要比“保送”更具吸引力。

  我们甚至设想,随着保送政策的中止执行,“加分优惠”也应当逐渐淡出。因为,从长远看,这些所谓“优惠”政策,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实在没有多少长远意义。所以,我们实在应该少研究一些暂时性“优惠政策”,多研究一些长久性“育人环境”。

  对奥赛产业链釜底抽薪

  胡向东(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研究员)

  《规范》有两个亮点值得我们注意。首先,它是对奥赛产业链的釜底抽薪。经过多年的发展,奥赛尽管选拔出了不少优秀学子,但它也越来越偏离学科竞赛的性质,很多学校、家长、学生更看重它能保送入大学的功利性。《规范》对奥赛的调整,有利于恢复奥赛的学科竞赛本色,选拔真正有志于此的学生,使其成为单纯的学科竞赛。

  这次规范调整加分项目,也给了高校招生更大的自主权,奥赛选拔科技人才,乃至偏才的任务,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的形式来实现。希望高校能够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荣耀,按照《纲要》精神,大胆录取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同时,谨慎操作,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高考加分政策执行好、落实好。

  其次,《规范》没有搞一刀切,而是设定上限。给地方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地方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一定调整,显示了政策的灵活性。

  尽管一些人对《规范》的力度仍做出有质疑之声,但我认为,“一刀切、全盘推翻”的做法才是最不科学的,高考加分制度本意是对公平的匡正,关键是对政策渠道进行规范、加强监督。因此,《规范》不失为实事求是、操作性强、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好政策。

  力度不够 速度迟缓

  王晋堂(北京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特邀委员)

  教育部公布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对于奥赛和体育加分做了一些限制。这是对于过去加分政策的修正,也是对近年来社会对高考加分弄虚作假、弊病丛生的回应。有人为之叫好,有人说这是加分“瘦身”——把它概括为“两个调整”、“两个规范”。我认为还应该加上“两个不足”。

  由于高考的高功利性,一旦在高考中沾上些许优惠,这些项目就会迅速膨胀。以奥赛为例,参加国际奥赛中学生人数不多——每科仅6人,五科才30人。可是有了高考加分甚至保送的厚遇,使众多家长带着他们的孩子一拥而上,一些培训机构看准了这块“肥肉”,忽悠莘莘学子,让广大学生“陪太子读书”。此次举措,会抑制这种不正之风疯长。

  为什么说力度不够呢?主要是指体育特长生采取的“8+2”模式。省级限定在8项:足、篮、排、乒、羽五项球类,再加上田径、武术和游泳。而且省级还可以增加2项。近年来,高考加分的“重灾区”就是“二级运动员”弄虚作假、丑闻频仍,此次未见收敛。为防止作假,有的地方拟采取对体育特长生统测时全程录像以为尔后有争议时打官司用。您可以不嫌麻烦,考试成本却大大增加了。人们不明白高校要那么多“二级运动员”干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就行了吗?体育上真有才,自有体育院校向你招手。

  说力度不够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当前的高考招生,还是应该以“裸考”为基础,除了对于少数民族等政策性加分外,奖励性加分还是免了罢。

  第二是此次规定纠偏速度迟缓。这次高考加分政策调整提出一个似是而非的“原则”:“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项目调整从201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执行;2011年之前的高中生仍旧执行调整前的办法。如此,新办法要在2014年才能浮出水面!而“老办法”连同它的弊端却可以披着“合法的外衣”再恣肆3年。真是匪夷所思。有了偏失,应该立即纠正;这种貌似有理的逻辑,只会拖延改革时机,成了错误东西延续香火的借口。(记者 靳晓燕、姚晓丹整理)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