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专家解读大学生“送气哥” 根据市场调整求职方向

2010年11月29日 13:15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朱建汉释疑

  读了大学去送气,感到这书还有读头吗?读了书拿到手的工资,比不上没读书的。本报连续报道大学生“送气哥”引发热议。昨天(28日),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朱建汉接受记者专访,针对当前就职场现状,对大学生及所有求职人员提出建议和忠告。

  大学生何于伟送气,拿到手的工资有2600余元,高过刚毕业时当设计师。朱建汉认为,这很正常。因为薪酬不是由你是否读了大学决定,而是由市场决定。如果这个职位是市面稀缺的,这个职位价格当然高。现在读了大学的人很多,但有特殊技工才能的人却很少。对大学的盲目追求,一度导致市场上高精尖的技工难求,甚至出现有的企业年薪10余万元,也难求到好技工。

  朱建汉说,中国有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传统观念,鄙视体力劳动,抬高脑力劳动。市场却不这样,所有劳动都值得尊重,什么岗位值什么钱。现在大家对读书还有个误区,认为读了书就怎么样?其实读书就是教你一种学习方法,让你今后有一种适应能力和分析能力,包括现在毕业后,绝对专业对口的都不多。此外,单一以一个个体的收入来替代行业整体的比较,都是不全面的。

  正如那名医生成功转行当大卡车司机,收入变高了,就说医生收入比不上司机是不切实际的。只能说,先前那名从事医生行业的人在适当的时机,打破了观念的桎梏,实施了职场的成功调整。何于伟在设计行业没有好的发展,适时调整,通过其他行业找到了出路,并获得认可。因此读了书有用或没有,不是看他现在做什么,而是看他能否通过读书,获得什么市场认可的能力。至于获得能力的多少,那是教育体制的问题。

  朱建汉给所有求职者诚恳的忠告:不要眼高手低,也不能向一个方向死盯着,听说公务员好,就死考公务员。要学会扎根基层,在基层你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学会根据市场来调整自己的求职方向,你不能把握政策的走向,至少你能把握自己。做不了复杂的事,就从简单的做起。对于“送气哥”何于伟的举动,他表示认可,“一个大学生能去送气,一方面他的心理素质比较好,另一方面他抵制住了世俗的观念。此外,也说明,他是个对家庭和社会负责任的人。”

  读者短信热评

  大学生“送气哥”:

  138***567看完这个报道后,我不知道还要不要孩子考大学?

  139***538我是文科生,经常做关于改变就业观念的题目,但我知道中国人的职业贵贱的观念要很久才能改变,过四五年我也要面临毕业,何于伟会给我们这些后生带来希望。

  139***067精神可贵,劳动光荣,行行出状元!

  131***137兄弟我赞你,我看好你,了解这个充满商机的武汉吧!

  153***562我的看法是:做事是一种态度,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卑微的事情,只有卑微的做事态度,当你走上工作岗位后,它就是你一生重要的责任,你要靠它来养家糊口,不要让别人看不起,应该在自己的工作上发挥最大的潜能。

  6317***观念要改变,读的书以后会用上的。

  155***871我觉得大学生当送气工很好,他会更有素质,更细心。虽然在有些人看来有些屈才,但是只要这份工作自己热爱,能够满足经济需求,就应努力工作,没有贵贱之分。

  139***148生存有理,养家有理,劳动光荣。何于伟好样的!他比那些死要面子啃老的人强多了!

  对大学生送气,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继续发短信至13886158098。(龚平 周丽萍)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