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热捧旧教材缘于不满现教材

2010年12月02日 10:19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11月30日《京华时报》报道,近日,一本出版于上世纪30年代,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插画的语文课本《开明国语课本》,受到了广泛关注。出版社重印卖断货,家长学者持续热捧,媒体引发热议。

  一本老课本为何会成为畅销书?在我看来,一个原因是与当下热议的教改有关,是公众对现有语文教材的诸多不满,让这本70多年前的老书重新回到人们视野。还有个原因就是逐渐兴起的国学热效应,因为该课本中关于中国传统礼仪的教育正是现在的少儿读物中所缺失的。

  人大国学院专家李林林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孩子教材中关于国学的内容太少”,“国学教育在中国曾一度出现断档”,他还说,现在社会生活压力大,人们追求金钱,对信仰缺失,国学热也是对信仰的一种回归。尤其在现代家庭,孩子习惯了家长倾其所有的奉献、付出,很少有分享、谦让、合作等体验,国学中所蕴含的一些诚信、孝义等理念恰好能给予弥补。

  北京十五中校长邰亚臣对《开明国语课本》的评价用了一个词:“温暖”。在他看来,教材的编写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贯穿始终,教材中渗透着公平、正义、自由、爱与被爱等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处处体现生命间的微妙关系,展示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联系,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生活的美好。

  邰亚臣说:“教材也是书,第一要务就是要吸引人,让孩子喜欢读,能理解”。现在的教材为何屡遭批评,一个原因就是空洞的说教、成人气息太浓,少有孩子的天真稚气,而且似有标准实则没有标准。一会儿这个主题,一会儿那个主题,标准多了反而让孩子不知道该遵循哪一条。

  《开明国语课本》受到广泛关注,实则是对当下现实中教材、课本编写的反思。这无疑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意识到的。(胡子民)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