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中国60%以上学生居住环境不具备体育运动条件

2010年12月06日 15:13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正当国人为亚运会中国199金的新纪录欢欣鼓舞时,一份不久前出炉的国民体质报告却显示,从1990年至今的20年,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持续下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肥胖和近视,较之2000年,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近50%,城市男学生1/4为胖墩儿;青少年近视率从20%增长到31%,中国即将成为不折不扣的眼镜王国。

  中国孩子的体质测试排名也被抛在后面,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曾经对中日美三国初、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显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中国为8%,日本为65.4%,美国为62.8%;高中生中国为10.5%,日本为34.5%,美国为53.3%。

  为什么中国孩子很少进行课外体育运动?《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我国60%以上学生的居住环境不具备体育运动条件;在休息和节假日,学生最喜欢做的3件事是:上网聊天玩游戏、听音乐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30%。记者在北京市中心的西单地区做了一个关于学生运动场地的调查,这一地区学校密集,有多所小学和中学,周边小区很多都是家长或买或租的学区房。可是到哪里去运动,已经成了困扰家长和孩子们的一大难题。

  楼下空地

  下楼就是大马路

  镜头:西城区新文化街,傍晚,住在街边居民楼里的孩子在马路边上玩滑板,踢球,不时有汽车从他们身边呼啸而过,跑到马路中间去捡球的孩子让人不由得为他捏把汗,附近的居民楼下几乎无一例外都没有活动场地,仅有的一点空地也停满了车。

  在西单以南,宣武门以北,分布着实验二小、鲁迅中学、三十一中、长安小学等多所中小学,学生总数将近万人,为了方便送孩子上学,大约三分之一的家长选择在附近买房或者租房,小学“学租族”的比例则更高,然而追逐优质教育资源的代价之一就是孩子只能“圈养”。

  这一带的小区大部分都是二三十年前建成的,楼下基本上没有空地,下楼就是大马路。记者在学区房最密集的新文化街走了一趟,沿街十多个小区,几十座居民楼,唯一有院子的小区叫“新融苑”,是这条街上条件最好,当然也是租金最贵的楼盘,所谓的院子就是几座楼围出的一小块空地,孩子可以下楼跳绳,踢球恐怕就不够地方了。其他小区条件就更加恶劣,多数没有停车位,居民的车都停在街道两边,使原本不宽的老街变得更加狭窄堵塞。

  在实验二小对面租房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搬到这里已经一年多了,从来没有下楼玩过,每天放学之后就是回家吃饭写作业,有空的时候就到住在楼上的同学家里去玩,孩子们所有的活动场所就是家里这几十平方米的地方,“孩子老是闷得发慌,可是让他下楼玩怎么放心呢,楼门对着马路,街上都是车,只能在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去远处的公园活动一下,放放风。”

  除了新文化街,从附近学区房集中的长椿街到宣武门地铁路沿线、西绒线胡同、新壁街等地,情况基本差不多,只有少数新建的高档社区才有活动场地。为此,一些家长不惜重金租房,这一地区运动条件最好的楼盘是宣武门SOGO附近的“富卓花园”,小区里有大片草坪,还有一个篮球场。但是记者在这个小区里看到,篮球场上活动的孩子并不多,很多时间空无一人,这里一套三居的月租金将近万元,大多数家长望而却步,篮球场成了普通工薪家庭孩子的奢望。

  校园操场

  拒绝对外开放

  镜头:周日中午,几个孩子在一所小学校上完奥数课,刚商量着想在操场上玩一会,传达室的值班老师就跑过来,要求学生上完课立刻离开学校,不得逗留,并通知门口的家长,赶快把孩子接走,因为学校有规定,非本校孩子不能使用学校操场。

  为了解决公共资源匮乏的问题,市政府曾要求机关、学校等一些有条件的单位对社会开放其操场、食堂、浴室等设施,服务社区百姓,遗憾的是没能真正落实。记者暗访西单地区的4所中小学,以带孩子去操场运动为由要求进校,结果无一例外吃了闭门羹,隔着围栏看着放学后空旷的操场,孩子只能望洋兴叹。

  学校也有自己的苦衷,今年外省多起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使校园安全被强调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校门口不但有保安,还有民警,戒备森严。在新文化街的一所小学门口,记者看到,上千名来接孩子的家长只能在校外的街边等待,不得进入校园,如想进校,不但要有“进门卡”,还要和老师联系好,由老师带进去才行,一切都要为校园安全考虑。所以,带孩子到操场玩这样的要求听起来确实有点“匪夷所思”。

  在另一所中学,记者以带孩子上培训班为由混了进去,在操场上玩了没有几分钟,就被巡查的保安“抓获”,他表示,学校的塑胶操场成本较高,需要保护,只能供本校学生上体育课使用,不让培训课的学生使用,他把记者“客气”地请了出去。

  社区花园

  和大妈争地盘

  镜头:宣武门南堂附近的一个社区花园,夏秋晚上,这里人声鼎沸,几百平方米的一块空地,上百位跳集体舞的大妈占据了大半地方,骑自行车,玩滑板,玩轮滑的孩子在集体舞的队伍中穿插打闹。

  像西单这样的市中心地区可谓寸土寸金,社区公共休闲场所极为稀少,仅有的也成了附近居民争抢的对象。记者仅在宣武门南堂附近发现了一块政府规划的社区花园,建设得相当好,中心是安装着闪灯的跳舞广场,旁边围绕着树林和草地,被楼群包围的这数百平方米的花园对居民来说极为珍贵。

  入冬之前,随着夜幕降临,住在附近的居民陆陆续续都汇集到社区花园,主体人群是跳集体舞的大妈们,100多位,雷打不动每天都来,而且占据的是位置最好的跳舞广场;还有一群打太极拳的,固定位置是幽暗的小树林;石椅上坐满了谈恋爱的情侣和打牌聊天的民工;草地是附近医院病人的地盘,他们穿着病号服,坐着轮椅溜达……数百人把一块地方挤得满满当当,孩子们只能在人群中“钻缝儿”、“溜边儿”。

  一位经常带孩子来这里活动的家长告诉记者,因为这里人太多,经常会发生一些矛盾,有时骑车的孩子把轮滑的孩子撞倒,有时跑着玩的孩子搅了大妈跳舞,还有成群玩滑板的孩子挤到一起摔伤的,“即使这样,孩子们一写完作业还是往这里跑,拦都拦不住,因为这是附近唯一能活动,而且能找到玩伴的地方。”

  住在附近的孩子们能去的另一个活动地点是国家大剧院周围的广场绿地,环绕着水面的数百米的一圈小路成了孩子们跑步骑车的场所,而附近一个有坡度的广场则是玩滑板和轮滑的孩子的乐园,虽然地方挺大,可成群拍照的游客,让孩子们运动得无比“艰难”。

  这片地区唯一的一个公园是长椿街附近的“宣武艺园”,进去以后就像“赶集”一样;唯一的收费运动场是西单地下广场里的溜冰场,作为北京历史最长的一个室内冰场,这里培训班众多,人满为患。

  青少中心

  挤满了培训班

  镜头:在月坛体育馆,不少“小胖墩儿”在教练的指导下气喘吁吁地跑步,跳远,训练篮球运球跑,他们上的是针对中考体育考试项目的培训班,这几年,这样的考前“速成班”越来越火,花上几千元,狂练两个月,据说中考体育成绩能提高不少。教练评价这些孩子:“临阵磨枪,平时太缺练!”

  本该在平时细水长流的锻炼最终演变成了这种“速成培训”,由此引发的“体育应试”一直遭人诟病,但也的确是家长们的无奈之举,平时缺少活动场地是主要原因之一。陈经纶中学资深体育老师邱少仁对记者说,运动场地和体育教育资源的不足,导致很多学生平时没机会进行体育锻炼,所以只能在中考前进行“恶补”。

  为了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成绩,很多培训机构或体育家教都采取训练专业运动员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甚至有些是超负荷的,例如让孩子腿上绑着沙袋跑圈儿。“考前‘恶补’绝对弊大于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医生雷宇告诉记者,青少年不适合这种专业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即便对身体没造成伤害,如果他们对强加给自己的运动产生强烈的逆反,也许会一生厌恶体育运动。

  专家指出,青少年体质的增强只能靠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速成培训”只能毁了孩子的体质。“其实,学生参与运动,利用学校的活动场所应该是最好的。我们也曾经倡议能否利用社区资源,但不一定每个社区都有能力建立乒乓球室或运动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宏艳表示,鼓励中小学生参与锻炼,需要城市运动资源的统一调配,如某个工厂设立乒乓球室,是否可以用某种方式供中小学生使用;或者如果企业愿意的话,哪怕收取学生最基本的成本费也好。“但是我们很少发现有社区能提供这么好的运动设施给中小学生使用。”

  “欧盟很多国家都有青少年活动中心,每天是由几位义工负责,孩子们放学以后可以在那里呆到很晚。”然而,在我国,青少年活动中心不仅多为收费,还有不少中心变成了培训班的集中地,以学科补习为主,兼顾器乐、棋类训练。(记者 张鹏)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