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高校自主招生转向“集团作战” 提醒不要盲目参与

2010年12月07日 09:41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自主招生年年有,今年有所不同。

  今年,自主招生流行“集团作战”,“北约”、“华约”等四大联考阵营囊括了30余所高校。

  面对“联考”,学生和家长参与热情很高,有些热点高中的个别班过半学生报考。对此,高三老师提醒,自主招生录取率很低,没特长或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尽量不要参与。

  抱团作战

  30余所高校分成“四大阵营”

  去年,自主招生,北大校长推荐制吸引了众多人关注。

  今年,自主招生“火药”味更浓,北大、清华等高校挑头,引领众多高校参与“集团”作战。

  当前,全国已形成“北约”、“华约”、“卓越联盟”及“北京联盟”等四大阵营。

  1月21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大学等7所高校宣布组成自主招生联盟,号称“北约”。此前,据传一直与“北约”磋商的中国人民大学突然“转舵”,宣布加入清华大学等6高校组成的自主招生联盟,“华约”七校形成。

  5天后,山东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5所高校一起加入北约,“北约”从7校跃至13校,联盟队伍进一步壮大。

  几乎同时,哈尔滨工业大学等8校发出公告称,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8所理工类名校签署协议,开展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随后,重庆大学加入,“卓越联盟”成员扩至9所。

  另外,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5所高校,明年也将延续进行了多年的“联考”。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80所高校具有自主招生资格,34所高校已加入“四大联盟”进行集团作战。

  目的质疑

  方便考生还是联手抢生源?

  在一些考生和家长看来,多校联考是件好事。

  根据规则,联考高校在2011年自主招生考试中将联合命题、统一组织笔试,并共享考试成绩,这将极大方便考生,节省时间、精力和金钱。

  不过,在一些老师看来,高校组建自主招生联盟,主要还是为了争抢优质生源,其功利性的一面无法回避。

  从目前形势看,联考仅限于笔试部分,到了面试环节仍各自为政。联考过程中利益无法均摊的形势下,联盟内部高校间的碰撞无法避免。

  按往年惯例,清华和北大自主招生考试会安排在同一天,用排他性的联考来考验考生忠诚度。不过,今年“北约”、“华约”联考笔试错开一天。

  然而,有一点无法回避,面对北大与清华,考生迟早要二选一。“笔试错开,面试会不会撞车?”有老师认为,即使笔试和面试时间都错开,高考填报志愿时同样要面对选择。

  本地热情

  个别班过半学生报名参与

  高校结盟联考,学生参与的热情也很高。

  “自主招生等于是多条路,能考上自然好,考不上也没啥损失。”在家长眼里,自主招生就像是个白捡的机会,应该让孩子去试试。

  最近,自主招生考试的报名正在进行中,不少家长去学校帮孩子开证明,写自荐信,报名参加自主招生。

  一省级示范性高中的老师介绍说,如果不加限制,报名参加的会非常多,有的班一半以上的学生都会报名参与。

  “有的家长认为自主招生对孩子来说是好事,不应该限制。”一老师说,很多家长是带着“攀高”的心态来参与的,比如孩子凭实力考北大或清华差点,希望能借助自主招生降分,而进入这些高校。

  实际上,在报考中,很多学生本身就有实力考上北大或清华,他们参与自主招生是抱着“就低”的心态,是为了保险。明年高考时,万一发挥出现问题,可凭借自主招生的降分而进入北大或清华。

  老师提醒

  自主招生录取率低

  没特长成绩一般

  尽量别参与

  有些家长认为,自主招生就是个大蛋糕,“说不定撞上了,也能分一块”。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长李功毅说,自主招生比高考难度还大。

  对于这一点,中国农业大学的校长柯炳生也表示,自主招生与99.9%以上的考生没直接关系。

  “假如一个班报三四十名学生,其中能通过资格审查的估计不到1/3,最后真正能起作用的估计连5%都不到。”李功毅说,很多学生选择自荐,费了很大周折,最后材料寄出去多是石沉大海。

  李功毅提醒考生,最好不要在自主招生上浪费太多精力,特别是没特长以及成绩不是特别突出的考生,最好就不要参与。

  另外,心理素质不太好的学生参加自主招生可能会有一定冲击,还可能会影响整体备考,不建议考生盲目地参与。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准备高考才是最重要的。(河南商报 记者 吴静)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