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玩“少儿政府”噱头,不如实践校园民主

2010年12月09日 10:0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长沙市诺贝尔摇篮小学,一群8~10岁的孩子组成了一个“少儿政府”。和政府机关一样,“少儿政府”下设1名市长、2名副市长,还配有纪检委、法院、公安局、美德银行、卫生局、体育局、旅游局、交通局和广电局9个部门。其中市长负责主持全局工作,两名副市长各分管4个部门,在各部门还设有副职和干事。(12月8日《三湘都市报》)

  根据该小学校长阳玉涓的说法,让学生当上“小官员”,学校秩序、日常生活、人际关系都与他密切挂钩,“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能让学生更关注社会,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和各种能力。”但笔者认为,官味十足的“少儿政府”可能难以实现校长的美好初衷。

  “少儿政府”有正副市长和九个部门,粗略估算不难发现,甭管正职副职,这个班的学生几乎个个都有“官衔”。湖南著名心理专家丹妮曾做过统计,70%以上的孩子都有当班干部或当官的欲望。这种现象的出现映照了当前社会的某种病态现实,并不值得鼓励。然而,“少儿政府”的做法,恰恰是在将小学生们往歧路上推,为了当选“很有分量也很有面子”的“市长”一职,真实官场的各种请客吃饭、拉帮结派的“潜规则”都可能会在小学课堂里被复制。

  除了官职人人有份,这个所谓“少儿政府”还会定期给“官员”们发放“薪水”——班币。在违反班规之时,这些班币就能用来抵消扣分,年终还能作为评优参考。官职越大,“薪水”越多。这样的制度设计势必鼓励学生们“想当官、想当大官”的念想,甚至从小就产生“当官才算成功”的误解。

  由此看来,“少儿政府”一边极力向小学生灌输“权”的意识,一边向他们进行“钱”的教育,“双管齐下”的结果是,将成人社会里的那一套钱权逻辑生硬地嫁接到小学教室。这样的嫁接,无论名字叫得多么响亮,都会在学生中形成不良的导向。如果中国社会那种令人诟病的“官场文化”嚣张到了入侵小学课堂的地步,其背后的隐忧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学生需要培养管理能力、民主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权力观,这些初衷都没有错。但是,训练和培养还得抓到点子上,完全不用如此花哨,不必玩“少儿政府”这种噱头。学生是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对学校的各项事务,同样应有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表达权,培养学生的上述意识、素质和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实践校园民主来实现。譬如,班委会,就可以将其真正还原为实践校园民主的一个平台。让班委会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非牵涉到“背景”并且完全受制于班主任。班委会应该对班级事务甚至是学校事务都有更多的发言权,比如为什么要收取择校费、教师节为什么要收礼、校服方案该如何制定、优秀学生和“三好学生”是如何评选的……这些问题,学生都应该广泛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的培养和训练,才是扎根现实的培养和训练,才是有的放矢的培养和训练。

  做好了这些,从这样的班级走出去的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必然是既不缺民主意识,也不缺管理能力,更不乏社会责任感的合格现代公民。易艳刚(评论员)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