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教育学会会长:加快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2010年12月11日 16: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2月11日电 教育部网站今日发表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的文章《加快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文章称,就教育本身来讲,需要通过改革创新,特别是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来推进素质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战略主题,有着重大的意义,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也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只有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培养大批具有社会责任心、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各类人才和一批能够引领先进科学技术、引领先进文化的杰出人才,我国才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才能在国际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称,近年来,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步转化为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创造了很多宝贵经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的阳光体育和科技艺术活动,以及招生考试制度等环节正在发生积极而深刻的变革。

  但是必须看到,推进素质教育虽然在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进展,但是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当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和心理负担过重的情况;存在着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的情况;存在着只重视考试成绩,抑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就业的竞争、有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有考试制度的制约等等。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社会矛盾在教育上的集中反映。因此,推进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文章指出,就教育本身来讲,需要通过改革创新,特别是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来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规划纲要》序言说到我国教育的问题是:教育观念相对陈旧,内容方法比较落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行困难。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深化教育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人人成才的观念、多样化人才的观念、终身教育的观念、系统培养的观念。教师相信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什么是人才?只要热爱祖国,有社会责任心,勤奋努力,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就是人才。当然因为社会分工不同,人的能力不同,人才是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天才是人才中的精英,是极少数人才能达到的。我们的校长、老师,包括家长都想培养英才,杰出的人才。这种追求卓越的思想可以理解。但杰出人才从哪里来,是从群众中来,是从众多的普通人才中来。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要发现有特别天赋的人才,因材施教,特殊培养。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英才才能脱颖而出。

  其次,要改善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习。要做到这一点,也还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树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老师要放开让学生去思考,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探索。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创造“先学”(预习)、“同学”(师生共同学)、“再学”(再思考)、“都学”(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不同地学) 的经验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当然教师仍然要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启发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强动力,历史上很多科学家、文史学家都是从小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很有兴趣,然后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成功。所以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一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二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有了这两样,可以无往而不胜。

  第四,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有时间参加喜爱的科技文体活动。《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要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因此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志愿者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树立爱心,增强社会责任感。这就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讲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纲要中指出,政府有责任、家长有责任,当然学校更有责任。学校的责任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对教师来讲,就是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如果每节课都能让每一个学生学懂学会,课外的作业负担就可以减轻,就可以腾出时间来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第五,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育规划纲》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还提出要因材施教。要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提出采取多种方式来培养人才。因材施教早在孔子就提出来了,是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学记》中就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就是说教师要懂得教育规律,什么能教,什么不能教。又说: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学生学习的时候会有4种失误:或者贪多,或者不求进步,学得太少,或者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或者遇到困难即停止。教师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学习的不同,才能扬其长,避其短,所谓“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所以我们提出: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

  文章最后强调,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当然还涉及评价制度、考试制度的改革。但最最关键还在于我们的校长、教师,当然还有家长和全社会都要更新教育观念。家长和社会观念更新了可以减少对学校的压力。学校校长、教师观念更新了就能创造出许多办法来培养人才。学校通过改革创新,教育质量提高了,反过来会教育家长和社会。学校要起主导作用,引领社会舆论和教育家长。通过改革创新一定能出现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