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专家:“减负”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责任

2010年12月11日 16: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2月11日电 教育部网站今日发表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民生的文章《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文章称,,“减负”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责任, 特别是各级政府更应把“减负”作为自已的重要任务予以落实。    

    今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描绘了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伟蓝图, 下一步的任务就是要认真落实《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各项要求, 其中作为战略主题的“素质教育”更是落实中的重点。

  文章指出,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动态发展、与时俱进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较为普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提出了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而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促使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提出了素质教育;当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来袭,经受住考验的中国清醒地意识到,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要求为素质教育赋予了清晰的育人内涵;而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人为本,提供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成为素质教育内涵的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是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中国教育实际问题的实践和理论创新。

  对于素质教育,目前社会上的共识已经基本形成, 但其推进仍然是困难重重。这首先是片面的人才观,传统的用人制度,唯学历,唯名校,加剧了升学竞争。第二是在社会和教育中, 重育分轻育人的应试教育势头不减,单一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思维受束缚,课业负担过重; 第三是全国虽然有山东等省市和不少学校的改革经验,但聚焦内涵的突破动力不足。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还需继续加大力度。

  为此, 在《规划纲要》中, 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并提出了“三个坚持”, 进一步深化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坚持德育为先,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当今我国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而青少年学生又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之中,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要明确不同学段德育的重点,以形成相互衔接的内容体系。第二,把德育贯穿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第三,不断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坚持能力为重,必须在观念的提升中突破。

  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以兴趣为起点,以能力为目标,在不同学段突出不同的重点,上下联系,相互衔接。

  学前教育重点在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培养好习惯。义务教育阶段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认识和激发自身潜在的创造能力, 乐学、喜学、会学。高中阶段要增加课程的选择性,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的兴趣深入发展,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高校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让学生充分选择课程,既注重基础,又保证时间和精力用于有志领域的学习、实践和研究,增长学生的见识和才干。要让有潜力的学生参与一流的研究工作,要加强创业教育。

  能力为重就是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改进教学方式, 强化能力培养。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必须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促进德、智、体、美诸育有机融合, 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 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全面发展是科学质量观的核心, 要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负”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责任, 特别是各级政府更应把“减负”作为自已的重要任务予以落实。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温家宝总理指出:“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要创造各种条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这是落实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自国家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各地创造了丰富经验。这些勇于改革的地区和学校, 已成为众所瞩目的学习榜样, 他们为我们探索了改革之路,也增强了我们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文章最后强调,推进素质教育是各级政府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推进教育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坚持改革、勇于改革、智慧改革,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