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微博求职悄然兴起 能否缓解就业难需时间验证

2010年12月14日 10:2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又到一年求职时。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压力依然较大。于是一种新兴的“曲线求职”方式——“微博求职”应运而生。

  求职者和招聘单位双双利用网络微博发布求职和招聘信息,这种方式不仅方便了众多学子,也给用人单位节省了招聘成本。但与此同时,由于这种全新的互联网求职方式刚刚出现,实际效果如何,能否缓解就业难,仍然有待时间验证。

  毕业生:“微博”成为求职新路线

  2011届毕业生们已为求职“奋斗”了近半年,目前仍是“喜忧参半”,尤其是一些在学历上没有优势的毕业生,目前就业压力更大。上海某“二本”高校大四学生小张告诉记者,尽管自己平时在学校里表现突出,但是当和复旦、交大等名校的毕业生一起应聘时,还是“竞争力不足”,在应聘资源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小张开始了“微博求职”之路。

  “我在微博上‘关注’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公司的主页,它们一有招聘信息更新,我就马上能看到。”小张认为,通过微博了解求职信息更加方便快捷,而且有比较大的针对性,可以轻松地锁定符合自己专业的、自己又比较感兴趣的职位。

  现在应届毕业生通过微博关注招聘信息已经不少见,一些离毕业尚早的学生也开始“摩拳擦掌”,为自己的实习和就业提前做打算。

  “现在工作很难找,我身边已经开始找工作、找实习的同学非常多。”复旦大学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唐家麒说,自己一直通过网络搜寻着有关就业的信息,自从微博出现后,曾将一些大公司的微博添加成为自己的好友,“除了微博,还有很多类似微博的社交网站,有些公司会在这些网站上注册主页,通过更改‘状态’的方式更新招聘信息,我只要闲下来用电脑甚至手机不断地刷新,就能获得第一手的就业信息。”

  除了在微博上关注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不少毕业生还会经常在微博上更新自己的“求职动态”“求介绍”“求工作”等字眼在毕业生的微博上成了“高频词汇”。

  “同学、朋友中有人已经找到了工作,但是手中还有一些招聘信息或者是就业、实习的资源,当他们看到了我的‘求助’信息,很可能就会将手上多余的信息提供给我。”小张表示,曾经有不少同学向他提供了实习信息和招聘信息,“不论最后有没有被录用,多一个方向总能提升一点成功概率吧”。

  用人单位:“微博”招聘节省成本

  毕业生们在微博上求职乐此不疲,用人单位也顺应潮流,针对这些“85后”“90后”毕业生的“网络情结”开始了“微博招聘”。

  不少用人单位表示,“微博招聘”和“微博求职”确实给求职者和招聘单位双双带来便利,为招聘单位大大节省了成本。使用微博发布的企业主要以信息技术型的为主,部分大公司发布的岗位主要是网络信息技术岗位,一些航空公司、电子商务网站、外资企业等都通过微博发布了相关的招聘信息,每个网站的“粉丝”都达到了数千人。

  除了以企业的名义进行“微博招聘”之外,不少“老板”还以个人的名义在微博上发布“招聘信息”。2010年11月,在某微博网站上出现了“游戏行业招聘墙”,上面发布了各种游戏行业的招聘信息,还有不少求职者通过该平台发布求职信息,目前该平台的信息发布量已经超过了1000条。

  一位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的资深人士表示,每到招聘的时候,各大公司的人事部门都会为校园招聘之类的宣传招聘工作费很多脑筋,网络出现后便迅速成为学生和公司的沟通平台,网络及时、有效地搭建了职位供求双方的接触桥梁。

  平安保险公司财产险上海分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王凤认为,大公司进行微博招聘的主要原因是网络媒介目前在学生群体乃至社会中的认知度都很高,“‘微博’对公司的宣传度提升显然要比招聘宣讲会和海报宣传更明显,网络招聘又是一个非常绿色环保、节省资源的招聘方式,加之这几年的毕业生都是‘85后’,甚至有一些‘90后’,他们对网络的热情非常高涨,通过微博宣传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微博求职”便捷之余需防范虚假信息

  “微博求职”缘何在毕业生中如此受欢迎?主要原因有三:寻找起来比较便捷;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然而,相关法律专家提醒,毕业生在享受“微博求职”带来的方便之余,需要防范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博的“不可验证性”进行诈骗。

  上海大四学生小吕告诉记者,自己也曾在微博上关注过不少企业的招聘信息,但是却很少用到这些信息。究其原因,小吕认为有的信息不可信,“虽然现在的微博网站对名人或者大企业都有验证系统,但是我们并不知道验证的过程是怎样的,无法确定其真实性。”小吕表示,自己曾经尝试过按照某个招聘微博上的信息打电话过去询问,“没说几句我就确定对方是个骗子,完全就是浪费时间。”

  “通过微博找工作的确有它的积极性,我们的学生现在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毕业分配了,所以必须得学会把自己推销出去。”上海金融学院政法学院院长薄海豹认为,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是毕业生们接触社会的良好媒介,但是由于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涉世未深,往往不能辨别网上信息的真假,“微博目前是个‘零门槛’的媒介,微博招聘目前没有规范、成熟的法律体系去约束它,我们无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想要核对信息也比较困难,学生更是很难知道在微博上注册的公司是不是骗子公司。”

  薄海豹建议,对待微博上的招工信息要十分谨慎,最好是能够通过传统的招聘渠道进行核实,学生们还可以向年长者了解一些具体情况,或者向专业的律师进行咨询。(陆文军、刘晓頔)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