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南科大校长:中国教育最大症结是大学自主权不足(2)

2010年12月21日 01:53 来源:央视《新闻1+1》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主持人:

  朱校长为什么选择了背水一战,我们先听一听下午对他进行的一个电话采访。

  朱清时:

  我们正式设立,就是筹建期是三年,要正式设立在招生,那么我们就得等,这几年我们就不能招生,一直等。那么就第一是,这个改革是不能等的,现在我们要脱离改革,等三年之后就没有劲了,就消失了。第二就是,深圳人民也是不愿意等的,深圳盼望这个学校已经盼望了很久了,要一步到位,建成一所研究型大学。第三就是,我们意识到了,这个改革的东西,改革,任何改革都不能靠等,靠等批复。深圳精神就是敢闯、敢试,现在我们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们如果要等教育不批复,教育部必须依靠现有的规章制度才能批复你,所以不可能批复与规章制度不一样的东西,你让它批复等于让它承担责任,承担违反旧有的规章制度的责任,这个是很难的。那么现在唯有的办法就是我们走出这一步去,我们试验成功了,国家就有可能修改这些规章制度了,那么教育就会冲开一个缺口,就可以找到一条新路。所以我们就决心不等了。

  主持人:

  朱校长虽说是背水一战,但好像心里也有底的那种感觉,是不是接到了某种默许呢?

  白岩松:

  对,我也听出了好多信息,其实这个跟我想的也有相似的地方,你看我刚才一开始就说了一个对教育部也好,为什么呢?如果非逼着教育部迅速地给出一个肯定的答复,甚至是超越现行法规框架给出的肯定答复,为什么呢?它公平吗?因为它对所有的其他的学校都是那个,凭什么对你南科大就要特殊地网开一面呢?所以我想能有南科大今天这50个学生的这样的特殊招生,或者也有教育部的某种默许,就是没反对,也是改革的另外一种表现的方式,所以为什么不让南科大去淌出一条路,让我们看它的经验,哪怕是失败的教训。这是一个层面的问题。

  另一个方面,我倒觉得,我们再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我们回到一个具体的学校来说,没有那么难,第一批只招50个学生,你要照片敢于尝试的家长和学生会有很多,而且这50个我觉得真是机缘难得。请问,南科大为了自己的未来会不把这50个学生去教好吗?甚至它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免学费,还给一万的补助,然后教师选比的1比8,请进的都是国外的,你要知道,请进来的国外教授年薪最过115万最高,在深圳都差点没通过。所以我觉得这么去意想的话,我们的社会具有足够大的吸纳量去吸纳一个特立独行的南科大,这就是我觉得南科大不走寻常路的另外的现实基础。

  主持人:

  这样一个被人们寄予了厚望的南方科技大学,究竟碰到了什么困难,最终选择不得不背水一战呢?来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朱清时:

  我写的公开信实际上先请学校工作人员起草一封这样的信,起草完了我觉得他们没有说到位,所以当天晚上我就从8点开始,就亲自写,基本上完全重写了这封信,用我理解的方式来写。写到10点写完,写完之后,那一夜就睡不着了,吃再多的安眠药都睡不着。

  解说:

  睡不着的朱清时在担忧什么呢?担心学生和家长不认可,是担心自己的举措会和既定规则冲突呢?不出意料的是,这步不能再等的险棋获得了社会的一致认可和赞扬,就如同他在一年前的教师节,从深圳市代市长王荣手中接过聘书,正式接过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是一样。

  朱清时:

  老校长给我打电话,说我们这一代中国的大学校长,这几十年一直在争教改革的条件,但是高教改革没有成功。现在他们就这样跟我说,说中国也许只有深圳这个地方有这么大的决心和魄力,把这些条件都准备好,让我们去干,说这可能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事业。

  解说:

  深圳,这个改革之城,中国经济的前茅,却一直苦于高等教育的落后,他们给予朱清时的是全力的支持,投入已经高达上百亿。而正是被这个一生最重要的事业打动,以教育改革为已任的朱清时,下定决心要清除积弊,大胆前行。而南科大的校徽也被定为一把火炬,寓意为高等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

  朱清时:

  高等学校行政化趋势越来越严重,旧有的大学要改革,关系太大,难度太大,现在南方科大好,一张白纸,希望南方科技大学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解说:

  踌躇满志的他,从一亮相就赢得的媒体与公众的一片叫好声。然而一年多来,南方科大的筹建却并不顺畅。不差钱的南科大一心要去行政化的南科大,也遭遇的一系列的行政化挑战。有前去探望进展的记者发现,教学楼楼顶漏水,一个月没动静,甚至朱清时要用一台办公电脑也要经过两个月的走程序时间。尽管如此,在媒体的公开报道中,几乎看不到朱清时的抱怨。

  “一年中,我有数次陷入到不知道该怎么办的状态,觉得我真的可能做不多心犹豫而力不足。”这是几天前朱清时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或许这句仍旧不像抱怨的话,可以多少解释他一年多来的沉默。多方努力之下,终于教育部批准南方科技大学正式筹建。但是如果再取得招生资格,还要再等。依据是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挑剔,一个出台于1986年的暂行条例,一个当了十年大学校长的朱清时从唯听说过的暂行条例。于是在接过校长聘书的一年又三个月之后,朱清时终于写下了那封致学生和家长的公开信。

  “在中国高教改革中,南科大迈出的一小步,将是我国高教改革的一大步!有理想的同学,我们热烈欢迎你参与这个实验!你和我们一起度过的四年时间,必将成为你终生骄傲的经历!”就在就在不久前,10月30号,在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创新中国论坛举行,主题定为了“求答钱学森之问”,中国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也就是在这次论坛上,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首要为南科大题写的校名,并且送上了四个字的题词“敬祝成功”。

  主持人:

  我们现在就来电话连线为了创办南科大寝食难安的朱清时校长,朱校长您好。

  朱清时:

  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

  刚刚岩松出了个主意,你看你现在是背水一战,他建议您索性将错就错,我们就发自己发的文凭了,您会采纳他这样的建议吗?

  朱清时:

  我当然从心里愿意采纳。

  主持人:

  真的吗?

  朱清时:

  真的,因为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说是因为我们不能等了,但是对中国教育来说,一个最大的症结就是大学的自主权不足,大学两个最核心的自主权,就是招生自主权和授学位自主权都在教育部手里头。于是,为了要得到这两个自主权,所有大学都去不断地申请,博士的授权,硕士的授权,现在我们是学士的授权都还没有申请到,这样大学就没有办学自主权,所以中国的大学没有活力,就在这儿。中国大学要有活力,最重要的就是大学自己授学位,于是就打烂了国家学历的铁饭碗,每个大学都必须竞争,靠自己的教育水平得到社会认可,然后你的学生才能找到工作,然后学生才能报考你。学生报考一个大学,不是为了国家的文凭,而是为了在你学校受到最优质的教育。如果我们改革成功,就是我们自己授的文凭得到社会公认,我们国家的教育回归它的本来面貌,其实全世界大学都是自己授学位的。

  主持人:

  好的,时间关系谢谢朱校长。

  朱校长的反应让我有点意外,他居然那么肯定地接受你的建议。

  白岩松:

  因为所有的谈判都是双方妥协的意识,其实他当了一年多校长之后,他那几天比较高调,之后有比较低调了,他还是希望能够在传统的体制内拓出一个疆土,但是真的很难,他一定在这一年中感受到了,所以现在半推半就,当遇到支持的时候,他喝彩了这样的一个支持,但不意味着接下来这所大学就一定会像我说的这样,或者像他的梦想一样。

  主持人:

  这是他的一种心情。

  白岩松:

  但是请注意,支持的人越多,尤其是考生们支持的越多,家长支持的越多,我们今天像南柯一梦的这样的支持,就真的可能变成现实。

  另外,我们一定要相信,对于教育部和主管教育部门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对立面,他可能也在寻找某种妥协,去看到一种理想有可能变成现实。所以双方妥协一下,达成一个结合点,往前迈出一大步不是很好吗?我请大家注意两个细节,第一个,南方科技大学校名不是让官员提的牌匾,是李政道。第二个,南方科技大学目前只有一名学生,10岁的孩子,校长做了一件教育的事情,一来了就把陪住的母亲安排在了另外的宿舍,小10岁的孩子单住一个宿舍,校长告诉他要培养他的独立能力。就因为这两点,顶一下。

  主持人:

  有两个问题,第一,我们为什么对南科大这么有信心?

  白岩松:

  因为我们对过去的很多不改革的教育没信心。

  ……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