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讨论压岁钱 小学生为免尴尬想逃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班会讨论压岁钱 小学生为免尴尬想逃学
2010年03月05日 15:08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当学童遇上“开学经济”……

  羊城晚报记者 陈学敏

  上周三,广州300多万中小学生正式迎来了新学期,“开学经济”又一次成为市场消费亮点。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中小学生热衷高消费,从压岁钱到置办各类高档文具、数码产品,甚至假期旅游的路线、出行工具……相互攀比之风越来越严重,让不少家长和老师很头疼。

  现象1

  班会讨论压岁钱

  为免尴尬想逃学

  二月24日是广州300万中小学生开学的第一天,家住白云区同德围的张女士却很愁:“儿子因为压岁钱太少,不肯去上学!”

  张女士的儿子小刚就读小学四年级,开学前的一次回校日,班主任布置了一个“题目”:新学期第一天,要搞主题班会“我的压岁钱我做主”,每个学生都要准备发言。没想到,班主任的善意在小刚看来却很难接受:“我今年赚的利市不多,不知道说啥……”于是,小刚打算在开学首日“逃学”。

  “我们夫妻都是环卫工人,家庭生活比较拮据,平时生活都很节俭,过年只给了孩子50元的压岁钱,亲戚朋友也没给多少……”为了孩子能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学期的第一天,也为了让孩子在同学面前抬起头,张女士夫妇商量后决定,先给儿子500元钱,让孩子挣足面子,等班会结束后再找机会要回来。

  “小刚从小自尊心极强,凡事都要比别人强。这次因为压岁钱太少,他怕同学笑话而不愿上学,真是没想到。”提起这件事,张女士觉得很痛心。

  现象2

  千元大宴请同学

  小小年纪不差钱

  今年12岁的小强读小学六年级。这个春节,他一共收到3200元压岁钱。开学前,小强让父亲带着到家电商场,花2000元买了一款早就看好的数码相机。随后,他又和父亲到服装商场买了一双名牌运动鞋,花费500多元。他还打算把剩下的钱用来更换书包、铅笔盒等文具。

  除了购置高档文具、名牌服装和数码产品,记者发现,还有部分学生把压岁钱用于开学后“请客”。在越秀区某中学读初二的学生陈豪(化名)告诉记者,他特意从压岁钱中拿出3000元钱,准备请同学吃饭。“每学期开学后,我们几个平时相处得不错的同学都会聚餐,大家轮流请客。大家都请我不请的话,就会显得小气。”

  开学后的首个周末,记者走访市内各大商场发现,“开学经济”令文具、服装和家电市场都迎来销售高峰。很多精明的商家纷纷把目光瞄准学生口袋里的压岁钱,推出不少高价且新奇的文具、数码产品,吸引孩子的眼球。部分中小学生告诉记者,MP4、学习机、手机是目前开学用品的“新三样”,他们把大部分压岁钱都花在了这些商品上。

  家长

  老师

  攀比消费低龄化

  孩子欢喜大人忧

  采访中记者发现,部分家长的“纵容”,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孩子的攀比之风。在天河岗顶的数码广场,一位拎着大包小包的家长告诉记者,读中学的孩子说要买数码相机和手机,他二话没说答应了。“别的家长都买,我也不能亏了孩子。再说了,现在家里就一个孩子,物质条件也比以前好了。”

  也有部分家长对孩子“攀比消费”现象表示担忧。“孩子上学用手机特别不合适,这样会影响学习,部分孩子甚至用手机上网玩游戏,不但浪费钱还容易上瘾。”在机关单位工作的王先生说,孩子根本用不着手机,但是看到同学手中有就感觉自己“矮一截”,于是让家长也给自己买。

  “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过分要求,要敢于说‘不’,否则容易助长孩子爱慕虚荣的不良习气,对成长很不利。”王先生认为,孩子的心理不成熟,理性意识差,容易产生攀富比贵的心理。“我觉得攀比之风该刹刹了。”

  新学期已经开学一周,小刚的班主任刘老师坦言,学生中表现出的攀比内容仍在不断“升格加码”。谁新买了手机,谁换了笔记本电脑,谁去了哪里旅游,甚至国内游还是出境游、坐火车还是坐飞机,孩子们都拿来比较。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不少家长对他们娇生惯养、放任消费,是产生这种消费误区的直接原因”。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