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初中生质疑课文 冯骥才致信感谢改文章(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武汉初中生质疑课文 冯骥才致信感谢改文章(图)
2010年02月02日 15:33 来源:荆楚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收到作家的亲笔来信和新书赠品,熊勃和爸爸都很高兴。 记者李辉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 李樵)“你的意见是对的。这便纠正了我的文章中一个‘隐藏很久’的知识性的错误。你对科学的认真态度令我感动。”昨日,武昌水果湖二中初一(7)班学生熊勃,收到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封感谢信,以及作家修改后的《捅马蜂窝》一文的打印件。

  看完冯骥才先生的亲笔信,熊勃和他的父亲熊先生都非常激动。熊先生说:“虚心接受一位中学生的意见,并修改大作,冯先生确具有大家风范。

  两次通话 作家虚心改错

  《捅马蜂窝》是鄂教版初一语文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中,冯骥才描述了儿时捅马蜂窝的事。“这就是蜇你那只马蜂……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就是这一句让熊勃质疑:马蜂蜇人后不一定会死。

  4日上午,记者接到冯骥才电话:“请代表我向这位中学生表示感谢。”

  冯骥才在电话中称,马蜂蛰人后死亡的内容,是爷爷告诉他的,他并没有核实。如果不科学,将尽快修改。

  “请教专家得知,马蜂蛰人后不会立刻死亡。”元月22日,记者再次接到冯骥才的电话。他说,已经将文章修改,并请朋友仔细看过。朋友们认为,修改对文章的主旨和文采没有影响。

  冯骥才告诉记者,今后自己出版的作品集,将采用新版《捅马蜂窝》。

  记者昨日与教材出版方——湖北教育出版社取得了联系。教材编辑室一负责人表示,今后的教材将采用冯骥才修改后的版本。

  两处修改马蜂终被“拍死”

  昨日,记者对比冯骥才新旧版本的《捅马蜂窝》发现,他在新版本中作了如下两处修改。

  一、原文: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一疼,挨蛰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修改为:瞬间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一疼,挨蛰了!我下意识地用手一拍,感觉我的掌心触到它可怕的身体。我吓得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里。

  二、原文:“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爷爷说:“这就是蛰你的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他不蛰你。他要是蛰了你,自己也就死了。”“那它干嘛还要蛰我呢,它不就完了吗?”“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修改为:“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这就是蛰你的那只马蜂,可能被你那一拍,拍死的。”

  仔细一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他,它不蛰你。”爷爷说。“那它干嘛还要蛰我,这样它自己不也完了吗?”“你毁了它的家——那是多大一个家呀!它当然要跟你拼命的!”爷爷说。

  问题 教师挑错无人受理

  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为何大多由读者和学生提出质疑,而鲜有教师的质疑声呢?“这其实是个误区。”华师一附中特级教师周文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师质疑教材错误后,往往长期得不到出版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大家无可奈何,也习以为常了。

  周文涛说,近几年频频出现学生给教材“挑刺”的新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高考时,如果因为教材的问题,导致学生答题不准确,不扣学生考分,这样一种评价机制对鼓励教师及时发现教材中知识性错误形成一种障碍。

  感叹学生质疑难能可贵

  “我也给学生讲过《捅马蜂窝》这篇课文,但我没有对此问题提出任何质疑。”汉口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坦言:自身对生物知识了解不多,也无法及时发现问题,更谈不上对错误提出质疑。

  一位教师在网上发表言论称,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材是“权威定论”,老师讲的是“金口玉言”,做题得分靠的是“标准答案”,这也是教材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的原因所在。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武汉初中生质疑作家文章,实在难能可贵。

  资料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画家。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其作品《挑山工》、《花脸》、《珍珠鸟》和《捅马蜂窝》等,已入选湖北省内外中小学语文教科书。

  链接

  ●2009年11月,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朱诗鳌教授致信本报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大瀑布的葬礼》一文中有知识性错误(本报2009年11月18日曾报道),建议出版社从教材中删除这篇课文。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