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酿悲剧 家长、学校、教育部门均有责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吃苦”酿悲剧 家长、学校、教育部门均有责任
2009年08月25日 11:41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专家称家长、学校、教育部门均有责任

  最近一个阶段,各类“吃苦夏令营”、“网瘾治疗中心”等社会培训机构将参加培训的未成年营员打死、打伤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有关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些悲剧的背后,家长、学校和相关政府部门都应负起一定的责任。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家庭教育效果不佳,是类似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家长自身没有好的方式去改变孩子的成长状况,又觉得无法从学校和相关公益机构得到支持,无奈之下,只好病急乱投医。”熊丙奇表示,家长不应该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长,乃至于看到孩子的一些问题,就觉得孩子是“问题少年”。他认为,孩子不能吃苦,家庭教育一定出了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应该是改变家庭教育的模式,慢慢感化孩子,使之转入正轨,而不应操之过急,期望通过“吃苦夏令营”等手段在一朝一夕之间便把小“树苗”扶正。熊丙奇指出,中国传统的“惩戒教育”至少还有家庭、师徒感情基础维系;而现在的“吃苦夏令营”,只是以体罚让孩子感到恐惧而一时服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此外,熊丙奇还表示,问题的出现与家长、教育机构和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不到位有关。他介绍道,欧美发达国家针对类似“问题少年”的训练机构多为公益性质,由政府出资、社区介入,体罚是被绝对禁止的。在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未成年人的权益有详细规定,但由于贯彻效果并不理想,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网吧是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现在的网吧里仍然有很多未成年人;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也是被禁止的,可什么时候落实了?”或许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家长和培训机构才会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体罚等方式,对未成年人进行“苦难教育”。“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亟待真正落实。”熊丙奇说。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则表示,现在的“90后”青少年被一些媒体称为“缺练的一代”。客观地说,很多未成年人确实缺少挫折教育;家长为此感到焦虑,想找个地方让孩子吃苦,从而产生了很大的市场需求;而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又无力承担此类任务,因此在供给与需求的缝隙中就产生了“吃苦夏令营”等培训机构。他告诉记者,各地教育部门的相关法规对未成年人培训机构一般都会有审核制度,而许多教育资质并不达标的培训机构,往往就会选择在工商部门注册,企图“打擦边球”来逃避教育部门监管。

  “最近发生的几起悲剧性事件,应当为有关部门敲响警钟。”杨雄说,此类培训既然事关未成年人教育问题,教育部门对此就应负起责任,明确类似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并严加监管,从源头上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

  本报实习生 高宁 本报记者 徐维欣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