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多年奔走疾呼 31万代课教师去留不能"一刀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委员多年奔走疾呼 31万代课教师去留不能"一刀切"
2010年03月11日 16:10 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郑莉)“有一群人,他们没有教师的名分,却为‘穷国办教育’作出了特殊贡献,如今,却面临被清退的境地。这个群体有31万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王晓龙因为焦急,声音有些沙哑。他呼吁,建立合理公正的代课教师招录和退出机制,决不能在去留问题上搞“一刀切”。

  据统计,当前我国公办中小学仍有代课教师31.1万人,其中约有76%分布在农村地区。这些代课教师的工资大多在200元~500元之间,只相当于当地公办教师的1/4至1/10。为了维持生计,补贴家用,不少代课教师被迫过着亦教、亦农、亦工的生活。而且大多没有正式教师享有的各种福利补贴、社会保险。

  王晓龙多年来一直通过多种途径为解决代课教师权益问题奔走,但他发现,依然有不少教了一辈子书的代课教师,因学历低、年龄偏大、没有教师资格、缺少培训等原因,不能转为正式教师,面临随时被清退的命运。“这是有失公允的。”王晓龙委员说。

  王晓龙介绍说,代课教师聚集的西部农村地区,因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恶劣的自然条件,养不起、留不住正式教师,迫使当地教育部门用低工资大量聘用代课教师。因为,在上世纪80、90年代,为实现“普九”和加强“两基”,一些地方不得不在农村特别是西部偏远山区招聘了大量的不具教师资质的人员从事教学工作。

  王晓龙认为,当前教师编制标准不太符合西部农村配备教师的实际情况也是代课教师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西部高原、高寒、高海拔地区一师一校教学点就有数万个,许多教学点只有十几个甚至几个学生,不少教学点还是复式教学。在这些地区,代课教师便成为教师队伍的重要补充。

  “偏远地区代课教师为农村教育作出了很大贡献,不能说退就退。”为此,王晓龙委员建议,中央和地方政府应采用“留、转、训、辞、补、养”等措施,建立合理公正的代课教师招录和退出机制,分层次解决这一问题。

  王晓龙委员进一步解释道,可以推广重庆、广东等地通过考试在代课教师中招聘公办教师的做法,让符合条件的代课教师“转正”;对于那些未能通过考核的,转入学校后勤部门或给以适当补偿后辞退;对于不能“转正”却一时无法辞退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与之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明确代课教师工资额度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按时足额发放工资……

  “代课教师也应该享受与正式教师相同的待遇,比如福利、津补贴、进修培训、职称评聘等。”王晓龙委员表示。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