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高三班”何以黯然失色 反而遭奚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最牛高三班”何以黯然失色 反而遭奚落
2009年07月28日 15:13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王晋堂

  我们的基础教育多年来实行重点校体制。重点校体制是淘汰选拔机制;淘汰选拔,再淘汰再选拔,直至胜利或者失败:一部分学生成功走进理想大学,一部分学生考得不理想甚至名落孙山。这是自然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体制。而且在对学生优中择优的过程中,教育资源配置也不断集中再集中、优化再优化——从经费到师资、从政策优惠到机会提供,“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我们的基础教育致力于搭建这样一架人梯,通过淘汰选拔把学生分放在不同的学校里。似乎其最高成就就是把分儿最高的学生放进最“牛”的教育资源里,出最“牛”的成果。

    三次淘汰选拔层层过筛子

  从入小学到高考,学生要经过三次淘汰选拔。第一次是小学入学。重点校要测试、面试,无非是在表现出差异的孩子中挑“好”的,挑聪明的,挑家庭条件、经济状况优越的。至于“差”的,淘汰呗!自有“差”一等的学校收容他们。“小升初”是第二次淘汰选拔。中考时按分数高低再淘汰选拔一次。这种层层选拔的体制,大筛子过了小筛子过,小筛子筛了细箩筛。就是重点校也有三六九等,一位区重点中学的管理干部说,他们已经几年没出上清华、北大的了;因为那些学生从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就被比他们“分儿高” 的学校录走了。他说:“按现今的‘体制设计’,清华、北大的材料不顺我们这儿走。”可见学生分化达到了何等高度!

    重点校薄弱校竞争不公平

  当然,不能埋没重点校校长和教师的努力工作。不能忽视他们在学生心智潜能开发上创造性的劳动。无论是最“牛”环境的经营和打造,还是对最“牛”学生的因材施教,他们付出的心力、智力和体力都是巨大的。每一个成员把自己所在单位做到好中更好无可非议,问题出在体制上。如果是公平竞争,这种结果不仅可喜可贺,而且令人心服口服。可惜的是优质资源的集中是以其他学校的薄弱为背景,选拔好生源只是成绩领先学生的转移。在甲校初中直升本校高中可以上清华的学生,在中考后转移到了乙校去上清华。而且这种转移副作用不小,失去了本来在自己学校中读初中的“好”学生,除了使这些学校对高考的结果不服气,还挫伤了他们办好学校的积极性与自信心。这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这是一种破坏性的转移。如果我们站在全局角度来斟酌其利弊得失,不难发现其丢卒保车、牺牲全局保证局部的弊端;从教育经济学的投入产出角度看,不难辨析其效益之失;况且,这是一种违背社会公平首先是教育公平之失。

    “最牛高三班”反而遭奚落

  随着不断的“优化组合”,七转八移,终于转移出了一些最“牛”的学校和最“牛”的班。最近报道的成都七中2009级14班,由于三分之一上北大、清华而被称为“最牛高三班”;还有“牛”的可以与之媲美的武汉华师一附中高三29班,全班40人除1人外全部被重点大学录取,其中22人入清华、北大。然而当他们“ 牛”的不得了时,招来的不是掌声与喝彩,而是侧目与不屑。《“最牛高三班”没啥可“牛”的》(《新京报》7月19日)、《最牛高三班不过是最牛生源班》(《中国青年报》7月21日)、《全班上“一本”不足喜》(《现代教育报》7月1日)等评论不一而足。其论点不外是:这些学校聚集了全省全市最优教育资源,集中了全省全市最优生源,其最“牛”成果不足称道;而且对这种学校过分宣传,只能使生源大战白热化,加剧应试教育畸形化,导致教育公平进一步倾覆。

  上述议论使高考中这些最“牛”成果的辉煌黯然失色。本来可以大肆渲染吸引眼球的热门信息被泼了一盆凉水顿时冷落。这真是“牛”的寂寞、“牛”的孤独。倒好像 “牛”是犯了什么错似的!这样的“牛”事年年都有,社会也有些见怪不怪、反应迟缓;有些审美疲劳了、无热情了!这也是一种社会心态吧。对于多数普通校而言,既然不能望其项背,也只有“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咱们不是一条路上跑的车”罢了,示范校完全失去示范与激励作用。

  希望中长期规划成改革契机

  其实,2006年6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已经在纠正重点校体制的弊端上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发出了重点校体制的终结令。只是社会上方方面面尚未形成共识。小升初的电脑派位、免试就近入学,试图以教育公平取代选拔淘汰机制,但阻力重重:这是重点校不愿接受的,也是占有被选拔优势(或者自认为占有被选拔优势)的家长所不愿意接受的,也是站在重点校立场上、维护重点校体制的一些教育行政官员不愿遵守的;说遵守,因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是“法 ”,已经白纸黑字堂而皇之写在共和国的大法里。应该看到,尽管有阻力,法也在起作用;尽管进展慢,法也在落实中。

  今年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应该是重新审视我们实行多年的教育体制、特别是重点校体制的时候了。义务教育法只管小学和初中,高中怎么办?为了在高中阶段体现教育公平,一些地方采取重点高中(示范高中)向薄弱校分配名额的办法。这种办法行不行得通?能不能持久?这种办法就公平吗?迅即引起争议。为了基础教育整体的改革发展、也为了教育资源配置发挥最大的效益,教育资源配置在公立高中能不能也相对均衡?“最牛高三班”的出现与寂寞,是不是可以引发人们深入思考,为了体现教育公平,也为了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率,构建一个更合理、更科学的基础教育体制。这对普通校的健康发展无疑是福音,对重点高中(示范高中)的健康发展也是一种解放。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一件事物走向“制高点”,走向极致走向辉煌的时刻,也是它走向转折走向反面走向螺旋式上升的契机。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