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过长学生自由度太大 高校假期如何度过引深思——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假期过长学生自由度太大 高校假期如何度过引深思
2009年09月15日 10:23 来源:荆楚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新学年又开始了,长达两个月的暑假结束了,各个高校莘莘学子又跨进了校门。在这假期结束之际,记者在部分大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听他们谈了对高校假期的看法。

  放假时间长了

  在岁月的流逝中,人们感受到,现在的高校放假时间比过去长了。二十多年前,也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寒假不足一个月,暑假不足两个月,而现在大多数学校寒假在一个月以上,暑假长达两个月,有的学校在高考一结束的6月份就开始放假了。

  湖北大学一学生说,暑假两个月,寒假一个月,加起来三个月,加上周末及国家规定节日,大学生每年约有170天休息。黄冈师院一同学说,寒假一个多月,暑假两个月,一年大概有三个半月的假期。

  谈起长假,许多同学算了一笔账:湖北大学一同学说,他们每学年交费5850元,一周30课时左右,所交的费用折算每个课时约4元。厦门大学一同学说,学费每年5460元,每周课时专业课15节左右,公共课10节左右,每课时约8元。黄冈师院一同学说,专业不一样学费也不同,艺术类专业一般在1万多元,普通的专业是5000多元,三本院校的专业都是1万多元。一周约14个课时,周末没课,这样算下来一个课时折合的费用就更多了。

  有同学提出,学校每个学年的基础设施包括房、水、电、交通等使用成本是很大的,如果学生多放一天假,学校就可以节约不少成本。不少学校学生说假期还是短点好,长了都不知道能干什么,感觉钱都白交了。武汉科技学院一学生说,大部分同学觉得暑假过长,在家呆着无聊,只有少部分有实习的机会。

  记者观察到,由于高校假期由各高校自行决定,有的高校是热衷于放假的,因为多放假一天确实要为学校节约不少教学成本,加上课堂教学安排时间不多,学生有被忽悠的感觉。他们甚至提问,我们还是学生,应该以学为主,放那么长的假,图书馆又不开,对得起学费吗?

  大多在家虚度

  长假期怎样度过?有同学回答,暑假有的同学旅游,有的实习,有的在家或者在学校学习,或者报辅导班培训等等。大三的课程比大二少了一半左右,这样的安排主要是增加课外实践的时间和机会。但是,书本学习、课堂学习同课外学习同样重要,应该多一些学科专门的指导建议。

  对于如何利用高校假期,同学们认为,假期长了,有利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大了,弊端是高校主体与学生的关系疏远了。长假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拉动内需,如旅游、交通、饮食等行业被刺激发展,但学生理论学习时间少了,不能做到基础扎实,不利于以后的个人发展。

  同学们反映,大部分学生寒暑假都是在家虚度,因为不是每个同学都可以找到实习的机会,就算是实习,很多人也只是找些与专业不相干的工作比如说促销、发单等,来打发时间或是贴补零用,对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并没有多大作用。有少部分人利用暑假学习第二专业或语言,而这些暑期班的报名通常都比较昂贵,且只有中大型城市才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由于支付不起学费或者没有适当的机会而错过。而这些假期如在学校学习知识的话,将会受益颇多。

  从长假说开去

  武汉大学一同学直言:假期长有利也有弊,有时看来弊大于利。毕竟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大学生还不是一个很成熟的群体,自制力还不是很强,很可能在假期中学业就荒废了。学校应该给学生制定假期相关的学习任务,现在的学生自由度太大了,以至于不知道假期干什么。

  有同学提出,高校的假期安排同国家的政策和教学计划是分不开的,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也是不一样的,假期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区别安排,只要在规定时期内,完成教学目标,都是合适的,有利的。假期安排合适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社会调查,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当然,实践时间应适中。

  有学生呼吁:给我们分点老师吧,假期都找不到老师的人。如果图书馆一直开着就没有学习机会被剥夺的感觉,学校应该全年开放图书馆,实行导师辅导制。有同学不无忧虑地说,现在大学老师真正潜心做学问的少了,似乎平时几节课一上也就没事了,不是朋友间应酬,就是聚在一起打麻将,而到假期就是全员出动旅游去了,低俗与平庸在象牙塔里表现得越来越甚。这是同学们所不愿看到也不愿去感受的。

  看来有效合理地利用假期,力争学校、教师、学生多方共赢,应是引起思考的问题了。(湖北日报) 记者张孺海 实习生叶娟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