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附中校长呼吁改变中国英才教育尴尬现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清华大学附中校长呼吁改变中国英才教育尴尬现状
2009年10月26日 19: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上海十月二十六日电 题:清华大学附中校长呼吁改变中国英才教育尴尬现状

  记者 陈静

  在中国,具有很高天赋的学生绝不是少数,但是为何无法培养出大师?中国一线教育专家——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今日在沪坦陈中国英才教育尴尬现状,并指出,英才培养必须成为国家、政府行为。这位专家呼吁建立全新的英才培养体系,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

  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办的“中国高中校长论坛”今起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五百余名高中校长围绕“走向教育家”主题提炼、分享教育思想,推进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王殿军在发言中认为,中国英才教育状况堪忧。他指出,进入新世纪,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是创建新型国家仍需要大批英才。这位一线教育专家说,目前,中国教育界并未建立起英才教育体系,缺乏对英才教育的足够重视,以及对英才教育的系统研究,甚至不敢正视英才培养的缺失和失败。

  有研究表明,中国具有天赋的学生——资优生约占全体学生的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数量可观。但是,目前,中国各阶段升学主要采取单一的选拔考试机制,人才培养趋同化、标准化严重,已经成为许多教育界人士的共识。

  王殿军认为,上述选拔机制完全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和天赋。另外,中国目前许多知名高中仍把主要精力投入升学率的比拼,对升学率的追求几乎达到“病态”。王殿军坦率指出,中国目前的教育理念完全功利主义,教育土壤不适合英才成长。

  王殿军表示,英才培养是个复杂过程,将涉及诸多方面,包括甄别、遴选富有天赋的学生;培养模式的建立、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选择;以及师资选配等,非个人或个别学校单独可为,必须成为国家行为。

  如何在中国实施英才教育?王殿军认为,必须进行教育创新,建立全新的英才培养体系,并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根据王殿军的观点,英才培养体系必须首先打破中学与大学之间在培养人才上的明确界限,做好衔接式培养和合作培养,尽可能减少应试教育对英才培养的不利影响。他认为教育部应设立专门负责英才教育的组织机构,采用全新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王殿军特别指出,教育界人士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努力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激发其学习兴趣,解决学生成长的动力问题。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