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估越搞越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教学评估越搞越假
2009年07月10日 15:23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本周二,人民日报刊发的两条新闻耐人寻味。

  其一:“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为了孩子,她奔波在街头。报道中说,27岁的李灵,7年前在河南周口市淮阳县许湾乡办起了希望小学。7月3日上午,记者在郑州街头见到她时,她正推着人力三轮车,走街串巷,收购旧书,“我要为学生们建个阅览室”。消息前面,配发了一幅大照片。

  其二:重庆一所大学突击造假拔“档次”,教学评估获“优秀”。为准备迎接有关部门组织的本科教学评估,这所大学大兴土木,突击引进、聘用一批教授,各部门材料大造假…… 图书馆为了达到生均100册纸质图书的标准,临时抢购了几十万册图书,不问质量,但求数量。评估结果下来了,该校获得了“优秀”。

  不知道现在的教育部官员读不读人民日报,我是真心希望有关部门组织他们认真看看这两篇新闻,从中悟出一点办好教育的道理。假如整天以其昏昏地大搞教学评估,乱定一些脱离国情、不切实际的教学评估标准,只能使教育越办越糟、越搞越假。

  中国的郑州,应当是个大城市。希望小学为了建立一个阅览室,年轻的女校长街头收购旧书刊。而大学的教学评估标准居然要求达到“生均100册纸质图书”,简直是一个在九地之下,一个在九天之上。

  我们实在看不明白,一所大学要求图书馆藏书要达到每个学生100册纸质图书的根据是什么?生均50册不行吗?60册不行吗?99册不行吗?电子图书不行吗?图书馆的藏书不同于个人藏书,可以流动,应当考核图书流动阅读率,好比企业考核资金周转率。一本书流动起来,一年流动6次,就是6个人阅读过了。生均50 册图书,真正流动阅读起来,一个学生上4年大学要看多少书?

  中国的教育,同样存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问题。城乡之间、高校与小学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调,富的富死,穷的穷死。我们完全可以把大学图书馆的生均图书标准降到80册,给中小学图书馆留点钱,配置一点图书。小学生没书看,上了大学,书多得看不完,这不是人为制造的“贫富悬殊”吗?

  新华社本周二报道,河北省民办高校廊坊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今年4月刚获得教育部审批具备办学资格。然而,知情人举报,该校标榜的“三大优势”全部涉嫌造假。申报办学资格时虚构师资身份信息,对外宣传时夸大办学实力,承诺学生可获海外学历更属子虚乌有。我估计,教育部在批准这所民办高校办学资格时,大概也知道里面有多少水分。他们定的标准,国家投资的正规大学都要突击“造假 ”,怎么可能刚刚开办的学校就各项达标?有个问题一直令人费解,按硬件达标论,现在的大学无论从哪方面看都超过当年的西南联大,若比人才的培养就不好说了。民办大学怎么办,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大问题。能否像办企业似的,给一个培育期、成长期、发展期、成熟期,不要求所有标准一次达标,一口吃个胖子?当然,招生时要少收费,向学生如实讲明就学条件。苏文洋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