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浪漫之“弑师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血色浪漫之“弑师案”
2009年07月13日 09:58 来源:荆楚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0日中午,合肥警方快速出击,抓获一名连杀4人的犯罪嫌疑人。经初步调查,犯罪嫌疑人朱云雨2006年毕业于合肥某高校,现无业。因怀疑其前女友学画期间受画室主人霍某欺辱,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昨日上午11时30分许,朱某持刀将霍某和其妻子、女儿以及在霍家做客的一名男孩刺死。(7月11日《重庆晚报》)。

  又一起令人震惊的杀人血案!之所以说“又”是因为这两个案件有太多的类似因素。犯罪主体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且都是“80后”的未婚青年,一是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付某,一是合肥某高校毕业生朱某;犯罪客体都是小有成就的文化人,而且都已有家室,一是曾经留法的法大副教授程某(杀人者前女友文化课老师),一是画室主人霍某(疑是杀人者前女友美术老师),法国浪漫主义世界闻名,画家一般具有个性,作画讲究灵感;犯罪工具都是刀,一是菜刀,一是水果刀;都是行为明显的故意杀人,一是当着19个同学的面持刀杀人,一是当街持刀杀4人,都是在事发现场被捕;其犯罪原因都是为了自己的前女友及他们所谓的爱情,一是认为副教授程某抢走了自己的女朋友而实施报复,一是怀疑其前女友学画期间受画室主人霍某欺辱而报复杀人;都造成重大恶劣影响,他们必将都要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从北京“弑师案”到合肥“弑师案”血案,一北一南,其血案令人痛惜,发人深省,对此我们不能不进行深刻的反思。浪漫主义之父卢梭认为,“理性有它的用处,但生活中很多问题,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他宣扬“感情至上”,这有其合理性,但浪漫主义的非理性方面容易使个人主义膨胀,张扬个性而造成社会的无序和混乱。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快速传播,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当代青少年的爱情观较之以前有了更多的非理性。笔者认为,青少年爱情观的非理性也是酿成两起血案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代青少年爱情观受外界影响,趋向所谓的浪漫和讲究个性。笔者在论坛和贴吧里看到很多青少年关于爱情的观点,结果发现,很多未婚青少年对爱情都持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爱情故,生命都可抛”的浪漫情怀,他们宣扬“感情至上”,这有其合理性,但也折射出青少年爱情观中存在着非理性因素。当他们自己认为生命和爱情发生冲突了,讲究绝对浪漫和个性的青少年可能真的会抛弃生命用血来捍卫他们所谓的爱情尊严。一些媒体文化传播的思想可能是当代青少年的爱情观的浪漫主义的滥觞。例如,记得《街头篮球》、《蛊惑仔》等影片中流行一句话: “男人一辈子争两样东西,第一,争女人,第二,争口气”。当代青少年一般在影视方面花费时间较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他们身受影视思想的影响,因此同时影视中的那些绝对浪漫和暴力等非理性思想也会在他们心中渐渐滋生,对他们的爱情观产生巨大影响。所以为了避免此类恶性事件的发生,有关部门要对当代青少年浪漫爱情观的非理性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矫正是非常有必要的。

  年轻美女是美好而有诱惑力的,根据人的自然属性,男性都想求之,这就有了竞争,但如果处于优势的公民违背了规则的道德底线,使处于劣势的公民绝望之极,成为压倒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失败方或许会采取一些出格甚至野蛮的行为实施报复。尤其是当今社会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据统计,不久的将来男性公民将会多出3700多万,“物以稀为贵”,在此情形下,女性公民的珍贵程度更胜往日。前不久新闻报道,中纪委巡视组长称95%以上大案都有“女人问题”。当未婚男青年的爱情遭遇不正义的绑架时,“三无”的愤怒青年可能会为自己所谓的爱情上演一幕幕所谓“浪漫”的血腥的人间爱情悲剧。在一些地方,光棍危机已使很多未婚男青年心理不平衡,如果出现有权势的已婚男人冲破道德底线谋划或正在染指未婚女青年,甚至破坏别人的婚姻的行为,那么他势必将带来诸多的潜在危险,也可能是杀身之祸!已有血淋淋的案件为那些饱暖思淫欲的已婚男性公民敲响了警钟。道德之迷失,呼吁社会构建更多的理性价值观教育机制。

  作者:王勤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