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博导“潜规则”不应草草收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七旬博导“潜规则”不应草草收场
2009年08月20日 10:20 来源:荆楚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央音乐学院七旬博导“潜规则”,从老记到公众,因为人们更多的关注它的性交易,而成为花边新闻。

  其实,过热的“潜规则”把他们之间冰冷的金钱交易淹没了。院方对博导与考博女生之间的“性交易”和“金钱交易”总得有个水落石出的说法。

  就“性交易”而言,如果是女生“诱潜”,就带有“性贿赂”性质,虽然我国刑法没有“性贿赂罪”,但其道德失范、灵魂肮脏是跑不了的;如果是博导“逼潜”,就带有“性敲诈”性质,七旬博导真成了“高龄叫兽”了。但是,总不至于是博导违背对方意愿的单方面强制性性行为。“性交易”本身纯属男女双方默契的通奸性行为,事件本身并不构成触犯刑律,是道德范畴的越轨性行为。

  就“金钱交易”而言,其性质是行贿与受贿共存的违法犯罪行为。考博女生是以金钱付出为条件,以通过博考为目的。博导是以金钱获得为条件,以自己参与博考的权力,帮助考博女生通过博考。其实质是一次赤裸裸的权钱交易。它不因为博导与考博女生之间,因未能通过博考索款和退款而改变违法犯罪性质。如果,博考顺利通过了,就不会出现“索”与“退”这个无奈的尴尬局面。

  据此,七旬博导“潜规则”的焦点在他与考博女生之间的10万“金钱交易”。比起亿万贪官,这10万可能是九牛一毛,但它反映了博考过程的腐败现象。纪检与司法适时介入就在情理之中。如果,人们只是在花边新闻中哈哈一乐,就会放纵考博中事实存在的腐败和违法违纪现象,就会年复一年地重复着高等院落校考研过程“性贿赂”和“金钱贿赂”。

  高等院校从七旬博导“潜规则”中引起的反思,从研究生招录、研究生培养、研究生毕业,研究生的个人命运决定,都应该放在完善的制度约束与公开透明的监督之中。博导的个人权力过大,就形成导师与学生之间畸形的个人感恩戴德。博导是国家的人才,他们个人特长、知识、智能的积累和成长离不开国家的培养。博导本身也要正确认识自己,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而不是为个人培养“弟子”。只要个人关系摆正了,就可以避免和减少异性之间的 “性交易”和师生之间的“金钱交易”。

  作者:孙金栋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