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平血案”看心理危机干预的缺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从“南平血案”看心理危机干预的缺位
2010年03月24日 10:55 来源:浙江在线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李记

  23日上午7时20分许,一名中年男子在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校门口手持砍刀,连续砍杀正在排队进校门的无辜学生,目前已造成9名学生死亡,4名学生重伤。

  从相关报道中可知,案件发生后,当地领导迅速作出指示,要求迅速查明原因,控制人犯,安抚家属,保持社会稳定;当地也迅速成立了伤员抢救组、善后处置组、安抚稳定组等六个小组,统筹处置相关事宜。由此可见,当地对该起案件异常重视。从案件发生后当地各方面的反应效率,以及目前该案件信息公开的程度看,也基本让人满意。

  但是,9名孩子的生命已经凋零,他们的父母和亲人,肯定还沉浸在无边的悲恸里,而且这样的悲恸会持续很久很久。4名受伤的孩子,我们祈愿他们都能在当地医院的全力救治下,尽快脱离危险并恢复健康,回到校园。而这样惨痛的噩梦,会伴随年幼的他们多久,我们不得而知。

  就案件本身而言,13名孩子,都是无辜的生命。犯罪嫌疑人拿这13名孩子的生命,作为发泄不满、报复社会的出口,是罪不可赦的。问题的关键是,既然砍杀小学生案件已经发生,当地在抢救受伤学生、做好善后处理、安抚社会情绪、调查案件真相的同时,还有必要作出深刻的反思。

  从报道中可知,经初步调查,犯罪嫌疑人叫郑明生,原为马站社区诊所医生,因疑似患有精神疾病,2009年6月被辞退。据犯罪嫌疑人供认,作案动机为周边的人看不起他,讲他不清楚,有“桃花病”;婚姻不顺,女友迟迟不与其结婚;辞职之后,另谋新职不成,觉得活着没意思。

  一个人,如何从一位救死扶伤的社区诊所医生,蜕变成一个杀人恶魔,其间的个人际遇和心路历程,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像郑明生一样、有着类似经历的人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并不少见。在遭遇了家庭不幸、工作失去、世态炎凉等等际遇后,得不到关爱与温暖,心理得不到及时疏导,忧郁和不满情绪得不到排遣,长时间后必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性心理。套用心理学的逻辑:这种破坏性心理指向自身时,达到极端就会出现自杀;指向外界时,达到极端就会报复社会。

  囿于传统和社会心理习惯等原因,我们依靠民间力量构建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多还处于零星、散乱和无序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有专家提出了由政府出资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设想:像120一样设全国统一的心理急救电话。发生在马加爵、杨佳、邱兴华、熊振林、以及现在的郑明生等人身上的恶性案件一再告诉我们,这样的设想尽管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在关键时刻也许有决定性的作用。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