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谎作文”是如何炼成的——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撒谎作文”是如何炼成的
2010年05月12日 16:08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张军兴

  小学生写“撒谎作文”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互动百科网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 (2639人参加,其中51.0%是“80后”,32.5%是“70后”),83.3%的人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也曾经编过作文,只有10.8%的人明确表示没有,还有5.9%的人表示“不记得了”。 (5月11日 《中国青年报》)

  如若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撒谎作文”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我”为主体去描写善良、英勇、正义的场景或故事。举个例子,成都某小学老师布置学生写一篇题为《危机时刻》的作文,结果班上40多个孩子有30多个写的是自己如何智斗人贩或小偷,其中有26个同学承认是自己编造的。习作后,班上很多孩子成了智斗歹徒的小英雄,而这种瞬间的改变并非源于创作小说的灵感,而是将自己置身谎言之中。在这些“撒谎作文”的故事里,“我”成为救死扶伤的道德名士,但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在写作中,这样的故事都是缺乏逻辑与真实感的。试问,是什么将中小学生推上道德英雄的舞台?这种被逼创造出来的“正义价值”又能否教育好学生?

  韩寒说,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这话不无道理,学生在应试作文中难以获得充分的自由空间,自由写作不仅得不到教育制度的认可,反被分数大棒打压。由此,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们被迫走上“撒谎”之路,为自己编造出不切实际的英雄形象,抑或假歌颂、假赞扬,以赢得更高的作文分数。这样荒谬的教育方式,于孩子们是残酷的,而于整个民族未尝不是一种悲哀。

  一篇作文,老师总要求同样的套路,用什么修辞、引用什么名言、表达什么观点,甚至分几个段落都是规定好的,学生根本施展不开。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可能固化,并会感知改变这种思维模式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事实也证明,“不听话”的作文往往会在应试中撞得头破血流。每年各地公布的一些零分作文,时常引起民众的感叹与惋惜,一些具有极强思辨能力的文章,由于不符合应试作文的“潜规则”而“落马”,“斗胆”写作的考生也为真实、个性的表达付出了代价。

  标准化的写作,兴许能造出许多件好人好事,能提炼出无穷的人生哲理,但难以展现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感情、会表达的真实的人。 “撒谎作文”的背后,折射的是中小学学生日益狭窄化的书面表达空间。其实,我们并不奢求每个孩子的作文中都不藏掖小谎言,只希望他们的表达权利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他们的文字少受束缚。

参与互动(0)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