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改革不能忽视公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自主招生改革不能忽视公平
2010年05月17日 17:12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郑若玲

  编者按 今年2月21日,本报“读者出题 专家解答”曾刊登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郑若玲撰写的《自主招生会取代高考吗》一文。文章刊发后,作者收到一封地址为“上海宝林八村”的读者来信。该读者对文章中的个别表述提出不同看法,并善意提醒应关注高考的公平问题。为此,郑教授特意再次给本报撰文,就读者信中提出的一些疑问阐述了个人观点。日前,国务院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其中也特别强调了教育公平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刊发郑教授的回应文章,引发对自主招生公平问题更多建设性的思考。

  首先,对于这位读者的来信,本人谨表感谢。这些发自民间的只言片语,正是当前高考改革所不能忽视的声音。

  该读者在信中提到,1977年前我国高校招生中存在许多不正常的状态,“文革”期间所谓推荐制更是带来了严重问题。应该说,漫长的人才选拔史已经证明,在各种选才手段中,考试是最为公平的一种。在《中国考试发展史》、《“举国大考”的合理性》等论著中,笔者也曾详述考试的历史及 “文革”前免试保送、“文革”中推荐上大学等做法的弊端和危害。

  现行的高考制度,虽有不少缺陷和不足,但仍是人们择善而从、倍加珍惜的制度。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让天南地北的有志青年奔走相告、欢声雷动,至今回首,温情依旧乃至心潮澎湃。这是因为,它大体遵循着“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分数是硬实力”的规则,人们得以有一个公平竞争紧缺社会资源和向上流动的机会。

  当然,高考也有不完善之处,尤其是地域间录取机会的不公平已广受抨击。与之相对应,自主招生的公信力也受到质疑,成为当下教育改革众多话题中的热点。一些人担心,自主招生所看重的“技艺”、“能力”,是“用钱堆出来的”;“能言善辩”、“见多识广”、“谈吐不凡”是靠媒介信息“熏陶”出来的。此外,自主招生中的推荐成份,也让人忧心忡忡,尤其是对于经历过“文革”高考招生伤痛的人来说更是心有余悸。

  应该说,随着高校自主招生权的扩大,各种有意无意的限制和腐败现象如金钱侵扰、权力介入等,就像以往保送生制度那样,纷纷在“自主”的环境中寻找可能的“生存空间”,成为无形的“门槛”和变通的“外衣”。同时,自主招生名额投放的地域与学校差异,造成地域、城乡和学校间的机会不公平;自主招生选拔注重对考生“琴棋书画”、实验动手、口头表达等的考核,加上要求考生到高校参加测试,都大大增加了考生尤其是边远、落后和农村地区考生的压力和支出……类似以牺牲公平为代价的高校自主招生,其利弊得失显然需要仔细斟酌。

  日前,一项有关高考的网络调查显示,54.3%的人认为现在高考制度 “越来越不公平了”,73.6%的人建议取消一切可能滋生腐败的政策,让考生 “裸考”。显然,高考自主招生中的公平问题已为民众所深忧。在深化自主招生的改革进程中,充分重视公平问题,勇于采取有力、透明的内外监管监督措施,已经不容忽视。

参与互动(0)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