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教给孩子的不应只是安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校园安全教给孩子的不应只是安全
2010年05月28日 10:36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天是星期五,约好了由我去学校接儿子。一连几天,他都不厌其烦地提醒我:爸爸一定要带好接送卡——守门的阿姨和老师都不太认识我,不带卡的话,就不能带他回家。没有接送卡就不能跟爸爸回家,也许,这就是校园安保升级给儿子留下的最现实的印象吧。

  昨日,广州一所学校开展了安保演习,当扮作凶徒者持刀冲向孩子时,一堆在老师的翼护下惊恐闪避的瘦小身影,告诉我们当下校园安保问题上的“如履薄冰”,也给孩子留下了尚不能完全理解的紧张、害怕的印象。

  在校园安全面对新的严峻挑战的时候,升级保卫措施、加强安全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不应该只是安全。儿子就不止一次地问过我:为什么那些人,会把无辜的他们当成下手的对象?

  针对孩子的暴行接连发生后,从高层领导、专家学者到市民百姓,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很多解释。比较集中的如深层次原因、心理疏导问题等,已经被纳入了国家维稳综治工作的范围,受到高度重视。但孩子稚气未脱的问题提醒我们,就学校和教育界而言,除了加强校园安保,更重要的是把对人格塑造的反思积极地引入对在校学生的教育。在低限上,起码要帮助孩子摆脱自己看似随时可能“被砍”的心理压力;而更高的要求,也应该寻找适当的方式告诉孩子,危险的事情因何而生,进而探寻其中的哪些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孩子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与针对校园的暴行同时受到关注的,还有富士康的“连环跳”。围绕着似乎着了魔的连锁反应,也有一大堆关于外部大环境因素、企业文化和管理因素和心理疏导因素的分析。个人以为,除了那些对外部因素的深究和改善,当事人个体乃至一代人群体的人格缺陷,也应该得到足够的关注。否则,抛开更直接、更内在的主观因素不论,一味大谈“深层次原因”和“外部大环境”,未免就有点“怨天尤人”了。

  如何对自己的未来设定适当的心理预期?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在贫富差距客观存在时如何避免心理失衡?都是在“一定要考100分”的苛求下长大的孩子最欠缺的心理准备。我并不是要重弹“从娃娃抓起”的老调,但与其在一代人普遍出现心理问题之后再去亡羊补牢,为什么不能在一开始就多教教孩子们将来如何去面对无法回避的东西呢?

  比起“遇到刀砍往桌底钻”、“闪避不及可以拿板凳挡”来,如何正视自己、正视他人、正视社会,能更好地保护孩子们一生的安全。

参与互动(0)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