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逾半数应届生尚未签约 拟出措保80%就业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吉林逾半数应届生尚未签约 拟出措保80%就业率
2009年06月15日 14:31 来源:中国吉林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6月12日,吉林省创建大学生创业园区工作现场会在辽源市举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骆德春在会上透露,我省出台6项措施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到今年8月末,全省新毕业的高校毕业生签约就业人数要超过11.2万人,签约就业率力争达到80%以上。

  形势:逾半数应届毕业生未签约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省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教育部门统计,2009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总量将达到18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整体用人单位数量减少20%以上。而我省较大用人单位的用人计划比去年减少约5万人。

  从全省各高校初步统计情况看,目前我省高校应届毕业生实际平均签约率40%左右,加上报考研究生、灵活就业、专升本等因素,综合签约率为45%左右,与全国水平相当,有超过半数的高校毕业生目前仍然没有实现意向性就业。

  目标:力争让11.2万毕业生签约

  “现在到2009年高校毕业生离校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是各地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攻坚阶段!”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骆德春强调,到今年8月末,全省高校毕业生签约就业率力争达到80%以上,也就是说今年新毕业的高校毕业生为14万人,全省新毕业的高校毕业生签约就业人数要超过11.2万人。

  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的6项措施

  1.对多次求职失利学生心理辅导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组织人员深入到校园,帮助高校毕业生做到“四清”,即就业形势清、扶持政策清、职业方向清和岗位信息清。

  另外,对回原籍的高校毕业生,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提供失业登记服务,建立专门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同时,结合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加强对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与有关部门合作,探索对多次求职失利的毕业生进行心理辅导。

  2.第三季度举行百余场招聘会

  今年7-9月,“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网络招聘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将启动实施,全省20个市州以上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每月至少举办2次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全省达到100场以上,提供有学历要求适合大学生就业的有效岗位。

  今年第四季度,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要协调有关部门联合组织省内高校举办为期一周、面向全国招聘活动。

  3.组织2000名毕业生到农村工作

  从2009年起,省政府准备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就业工程,力争到2011年底前,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名高校毕业生协助村委会工作。此项工作计划在7月开始,全省今年将组织200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

  另外,今明两年我省将启动实施“大学生充实社区服务”项目,每个社区选派1-2名高校毕业生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此项工作将于今年9月份开始。同时,从6月份开始,全省组织3371名大学生进入教师特设岗位。

  4.各地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

  今年具备条件的城市都要建立大学生创业园,目前,长春、吉林、四平、白山等市都已开始启动。各地要在各级政府创业孵化基地工业园区或创业园区中单独划分一块场地,专门用于大学生创业。

  创业园要对进入园区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营销策略等创业培训,以实现较高的创业成功率。另外在政策、资金、项目等各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保障。

  5.组织万名毕业生参加见习

  从2009年起的3年时间里,我省每年组织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

  见习雇员与见习单位签订见习协议,见习期原则上不超过12个月。见习期由见习单位支付生活费补贴,省和当地财政给予定额补贴。

  此项工作将于9月份开始实施,目前省里正在协调制定相关具体政策,总的目标是征集800个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组织10000名高校毕业生见习。

  6.经济困难毕业生享受免费求职

  我省将强化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具体措施包括: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享受免费求职政策;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优先为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推荐就业;优先提供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推荐进入创业园区。

  另外帮助困难学生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优先安排返回原籍的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到见习基地见习;“面向基层就业”优先安置返回原籍的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毕成功)

【编辑:朱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