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招聘会对外校生说"不"引热议 支持反对者各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大学招聘会对外校生说"不"引热议 支持反对者各半
2009年11月19日 14:35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专家:校园招聘信息应公开透明

  □晚报记者 钱钰 李征 摄影报道

  “为保证会场安全和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需要,本次供需见面会谢绝外校学生参加,敬请谅解! ”昨天,本市某高校的招聘会上出现了这样的告示。不过在不少外校学生看来,该校此举更多是为了维护本校生的就业利益,害怕外校生抢走了本校生的就业机会。近期接二连三的大学招聘会上都有类似的规定,如必须凭本校学生证入场、外校生推迟一小时入场等,而学校的这些做法也引发了各方热议。

  外校生赶场招聘会频遭撵

  日前,在某校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校方明确规定:外校生必须比本校生晚进场一小时。于是外校生排成的“长龙”长度在校园里绕了好几个弯,足有本校学生队伍的四五倍,一名学生向记者感慨:“这所学校已经很仁慈了,比别的直接排斥外校学生进场的学校好多了! ”

  在招聘会门口,校方工作人员也严格执行这一规定,要求本校学生必须手持学生证进场,并一一仔细对照查看。为了避免麻烦,这场招聘会还在门口挂出了有 “谢绝非毕业班学生和学生家长进场”字样的招牌,也就是说,该校应届毕业生的学生证成了招聘会开场一小时内唯一的入场证明。一名外校生进场心切,混进了本校队伍,并用颜色相近的其他证件冒充该校学生证,不过还是被工作人员的“火眼金睛”辨别并拦截,这名学生也只好在一阵哄笑声中讪笑着离场。

  无独有偶,前些天,某名校就业网上也出现一则关于 《部分校园宣讲会需刷卡进场重要通知》,通知中提到,“为了更好地维护本校毕业生的权益,也为了做好宣讲会场地的管理和安全疏导工作,自即日起本校部分宣讲会将采取学生凭校园一卡通刷卡的方式安排进场,在尽可能保障本校学生入席的基础上,在宣讲会开始之前会再分流一些外校的学生入场。 ”通知还有一点颇为吸引眼球,就是学校提醒同学“做好就业信息的保护工作”,把握机遇。

  本市某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位老师也告诉记者,这类举动早已有之,不少高校往往会在各自的就业网上做文章,没有本校用户名和密码就无法登陆,种种就业资源也就得以对外校生保密。

  大学生支持反对者各半

  宣讲会对外校学生说“不”的做法一出台,便立即引发各方激辩。不少本校的毕业生都拍手称好,一位大四学生小谢告诉记者,最近,学校举行了好几场名企宣讲会,结果场内大概一半的人都是外校的,很多本校学生却被挤在门外。

  “很多外校甚至外地学生都是提前一个多小时赶到宣讲会现场占位的,导致本校应届生提前半小时入场都只能坐地板,或只能被挤在门口眼巴巴地看两眼,太凄惨了! ”求职学生小谢愤愤不平地说,学校就应该维护本校学生的利益,公司在这个学校开宣讲会,就是希望招该校的学生,外校学生不应来“轧闹猛”。

  这个说法立即有人驳斥,“大气的、有竞争力的高校,还怕这些就业信息被别人获知吗?如果别的名企到外校去开宣讲会,你赶过去却不让入场,你又会如何评价这一管理措施? ”沪上某高校研究生马林杰认为,毕竟公司是想招最合适的人才,而不是只招某所高校的学生。就业信息最大程度的公开,对所有学生都有益。学校这么做的出发点是保护本校学生的利益,但如果每所学校都这样保护,最终损害的是大家的利益。

  信息公开才有机会公平

  “作为学校老师,从确保宣讲会安全的角度,我非常能理解这所学校的做法。 ”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不过,她也表示,从企业招聘的角度来说,考虑到节约招聘成本和精力,会适当挑选几所首选学校做宣讲,名校自然也就成为就业宣讲信息相对集中的汇聚地,但这并不代表企业只会招这所学校的学生,它也会兼顾人才的多元性。 “从长远来看,就业信息的共享肯定有助于帮助尽可能多的学生尽早就业。 ”

  对于学校的做法,高等教育专家熊丙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前不久有一条消息,说中国9所著名高校签约校际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协作,这其实是教育资源的共享。在这种背景下,一所学校限制其它学校学生进入宣讲会现场,是背道而驰的。其实,大学把宣讲会机会给其它学校学生,并不等于其它学校学生就抢占了这所学校的机会。从1993年开始实行的自主择业,就特别强调就业信息公开,这种公开不是指仅在一校之内,而应该针对所有大学毕业生。只有信息公开,也才有机会公平。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