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商副教授涉剽事件"追踪 调查十余天仍无结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广商副教授涉剽事件"追踪 调查十余天仍无结论
2009年05月20日 16:26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称

  学术剽窃不难判断 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本报讯(记者/谢庆裕)广商副教授被指剽窃重庆本科生毕业论文引起广泛关注,但事件曝光半个多月后仍未有结果。5月7日,本报追踪报道广商学术委员会正着手调查该事件,迄今已过去十几天,该校表示事件仍在调查中。

  昨日,记者联系调查事件的广商学术委员会,该委员会老师表示调查仍在进行,如果有结果会适时公开,但拒绝透露调查的具体进展,并叫记者“不要急”。记者又致电廖副教授和人文与传播学院主管中文的副院长,前者关机,后者听明来意后匆匆挂掉电话。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委员曾疾呼“如果惩腐不力,学术造假将继续蔓延。”昨日,记者采访了身兼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葛剑雄教授。

  葛剑雄称从网上获悉了这起广商副教授“涉剽”事件,他表示两个人的文章他没有对比过,是否剽窃不好发表评论。但“学校调查这个事情应该是很容易、不需花很长时间。”

  葛剑雄说,拿两篇文章一对照,它们的次序、相关度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来,什么时候发表也可以查得到,是否剽窃是不难判断的。这里面分几种情况,一种是无意雷同的,发表新成果,但其实有人已发表在先却不知道。另一种是比较有“创意”的引用,引用了别人的文章、观点不加说明,得出不同的结论。这都属于学术不端。还有一种是大面积的直接引用粘贴,这种最容易看出来,很可能就是抄袭、剽窃。

  “这样学校就可以有个初步结论,然后听取当事人的解释。如果有异议的,学校可以请第三方的专家,甚至通过法院采取司法手段鉴定。”葛剑雄说。

  葛剑雄认为,学术造假屡禁不止的原因,在于学校、老师有没有直面学术规范的教育,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学生也会跟着学。另外应该加强惩处力度,让师生知道学术造假的后果。“见一个查一个,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让犯错者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链接

  教育部:对学术不端“零容忍”

  今年3月15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高校学术风气建设座谈会”上强调,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无论涉及什么人、什么事,都要态度坚决、一查到底,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

  教育部3月19日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通知要求,高等学校对本校有关机构或者个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负有直接责任。查处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