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某高校增设"村官专业" 探索培养科班村干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河南某高校增设"村官专业" 探索培养科班村干部
2009年12月01日 08:56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8年4月,河南农业大学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内增设了“农村发展与管理”方向,学生就业面向农村基层。新专业方向一设立,在2008年招生中就显示出很强的吸引力,新生几乎都是“掐尖”录取。计划文理科各招30人,其中文科上线661人,录考比达1∶22,理科上线270人,录考比1∶9,“农村发展与管理”成为该校最吃香的专业。

  在此基础上,河南农业大学又于2008年12月将“村官专业”独立出来,设立河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与管理学院,河南省农村发展与管理学院也设立于此。

  眼下,河南农业大学67名大学生在河南各地农村实习已满一个月。10月中旬,经过一个月集训,他们奔赴河南农大设在全省的17个大学生“村官”乡村(社区)工作站,开始实践见习之行。

  这是“村官专业”第一批学生去到农村,学校领导亲自送行,殷殷嘱托。

  从“村官专业”到“村官学院”,专门面向农村基层培养的学生,能否成为适销对路的人才?他们准备好了吗?

  鼓励其他院系大四学生自愿转系

  “村官专业”的牌子挂了,要尽快做事情,只有一届学生该咋办?

  2009年春天,新任河南农大校长张琼提议,实行“3+1”教学改革,鼓励其他院系大四学生在最后一年转院系。“大学生‘村官’要想真正能在农村立足,首先要有一技之长。其他专业有专业技能的学生如果想投身基层搞创业,欢迎他转到‘村官专业’来。”

  在本科三年级学生中选拔“村官专业”学生的通知今年5月下发,迅速引起热议。但结果却给大家泼了瓢冷水:一共要选拔90人,总共报名才135人,还达不到1∶2的院系推荐比例。

  问题出在哪?校领导分析:本次选拔的学生经过3年学习,对当前中国农村以及“村官”的现状有了基本了解,报名前经过了冷静思考,所以对不报名者不应责怪,而是要以学校的努力和“村官专业”学生将来的表现证明农村天地广阔,大有作为,以此来吸引有志青年。

  经过遴选考核,135人中留下90人。开班时只剩下60人,走掉的这30人中,有的要考研究生,有的还是对将来当“村官”心里没底。

  “这60人肯定是考虑最成熟的,我们要以对他们最负责的态度把集训搞好!”张琼反复强调。

  9月1日,河南农大2009年“村官专业”大学生集训班开课。60名转系的学生接受严格集训。授课的除了学校老师,还有来自中央和省有关涉农部门的官员,以及成功的大学生“村官”,讲的都是农村工作中管用的“干货”,每人讲一天,一共30天。

  集训过程中,不断有其他专业的学生前来听课。没几天,“村官学院”又收到7封转系申请。

  创业项目和发展规划作为毕业论文

  设工作站也是河南农大对“村官专业”学生培养的特色之举。

  “光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学生一到村里,会两眼一抹黑,给村民的第一印象就会大打折扣。”张琼说。

  按照方案,河南农大2009年在全省的五个地市首批建设17个工作站,学校统一为每个“工作站”挂牌。对于前期遴选出的67位“村官专业”学生,每个“工作站”分配4人进站实践见习。分配时考虑各种因素:一是大学前三年学习的专业;二是家庭所在地;三是在校担任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情况;四是性别;五是学生的志愿;六是学生个性特点。

  学生在“工作站”实践见习期间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分别从相关学院选派8名中青年专业教师为校内导师,组成导师组,实行导师到站指导与远程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到站指导全年不少于5次(工作量另计);聘请当地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乡、村干部作校外导师,每一个工作站1名。

  学生在进站一年间,主要职责是:对村级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对村级发展进行规划;选定、申报、实施带领农民致富项目;协助村两委班子搞好村级组织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了解学习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的政策;尽力为农民解决生产、经营等具体问题。

  “干得好不好,一考就知道。”河南农大党委副书记杨德东说,考试很简单:要有一个创业项目(在建的也可),要对所在村庄有一个村级发展规划,主要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大局观。没有这两项,要拿学位证和毕业证都困难。

  “科班出身”的“村官”如何走得更远

  在这崭新而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月里,学生们自己洗衣做饭,自己安排学习开会,还和村民一起与60年罕见的暴雪作斗争,干得很苦,也很快乐。

  汤阴县是实践“重镇”。在菜园镇,学生们帮助村里发展养鸭项目,照顾孤寡老人,辅导小学生学习;在羑河村,他们积极开展清雪抗灾工作,帮助村里食用菌种植户制定抗灾补救措施,使村民损失降到最低。

  学生逐渐“进入状态”,但这毕竟是实践见习,真正离开校门走向田野,他们能够走多远?

  “我们河南农大全校每年毕业4000多名学生,而每年到学校招聘的涉农单位提供的岗位都在1万个以上,刨除非涉农专业的学生,每名涉农专业学生可供挑选的岗位都在两到三个,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生不愿意去农村,宁愿飘在省会大城市呢?”

  张琼以一名农业大学校长的身份呼吁,要给大学生打造好到农村去创业的良好环境,不要把孩子们扔到农村就不管不问了。要多理解大学生,在他们创业成功之前,得先让他们吃饱饭,有地方住,并为大学生“村官”提供足够的补贴。然后,还要出台政策,在待遇、身份、医保等方面确保大学生“村官”能流动,看到更进一步的希望。

  “村官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否真正满足基层需要?张琼说:“我们这个专业的最大特色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所以,虽然是‘科班出身’,但也不是纯粹的学院派。我们还要继续探索,让学生走得更远。”

  截稿之前,刚在郑州二七区大学生“村官”乡村(社区)工作站实践一个月的学生张盟,已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正式被二七区录为大学生“村官”。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