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保安人手吃紧 北京部分学校临时“借”保安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职业保安人手吃紧 北京部分学校临时“借”保安
2010年05月07日 11:38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短短几天内,每个区都有二三百名保安派驻学校,一时间,北京全市保安员资源告急。昨天,记者拨打多个区的保安公司工作人员电话,几乎所有人都在为校园保安员调配工作忙碌。因为人手紧张,有的学校不得不临时“借”保安。

  保安公司专业保安吃紧

  记者从东城保安分公司了解到,自5月4日起,公司向东城区辖区内的全部119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派驻了260余名执勤保安员,即向每个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各派驻至少2名执勤保安员。海淀保安公司的情况同样如此,也向辖区内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派驻了200多名保安员。一些学校从没有保安到至少有两名保安,原来已经配备了保安员的学校,把总数提高到了五六名。

  据市教委要求,本市所有的学校、幼儿园都应配备保安。市教委已经开始对所有学校进行排查,要求所有学校配备保安,加强防范意识和安保措施。此前,本市部分学校并没有聘请专业保安,特别是幼儿园、小学门口只是普通的看门人。一时,保安公司出现了保安员人手吃紧的情况。

  暂时采取抽调办法解决

  一下派驻大量保安,保安公司人手吃紧,只能暂时采取抽调的办法解决。

  据了解,东城派驻学校的保安员并非在学校一直驻守,而是只在上学、放学的高峰时段在学校门前执勤。昨天记者在东城区丁香小学校门口看到,这里比往日多了两名专职保安,每天上、下学高峰,这两名保安都会负责在校门口巡视。学校有关人士介绍,这两名保安是公安部门派过来的,在学校没有聘到保安之前,他们每天都要在此负责校园的安全。

  据了解,像丁香小学这样的情况还不少,方庄三幼的三名保安也来自公安部门。

  保安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解释,保安员在上岗前要经过当地公安机关政审、进行信息比对,还要进行约一个月的专业培训,如基础理论、安保常识、军体技能等。此次一下急需如此多的保安,根本来不及进行这些环节,只能从别的客户单位聘用的保安员里抽调。

  用长效机制代替保安员“走校”

  有保安界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保安员抽调进校形式,不是长久之计。因为不对被抽调保安员的客户单位进行补偿、不给加班的保安进行补贴,时间长了,恐怕难以坚持。此前,曾有不少学校主动聘请保安员,但后来由于经费等原因,很多学校又辞退了保安员。他建议,教委、学校、公安等各部门应该尽快研究制定学校安保的长效机制,以取代部分地区保安员“走校”现象。

  东城将建保安护校队

  为了做好学校安保工作,各保安公司也纷纷制订方案。

  门头沟保安分公司要求保安员严格门卫登记、落实勤务制度。对出入学校幼儿园的外部人员要严格询问、验证、登记,严禁外部无关人员进入。对来访者,要及时与被访部门人员联系。未经受访部门或受访人同意不准入内。凡有人或车辆出入校门时,保安员不得在屋内开关大门,必须出屋对出入人员和车辆进行检查询问。另外,保安员不准在执勤岗位上看书、看报、听广播、聊天等。

  东城保安分公司则准备成立一支专门的保安护校队。另外,有家长介绍,一些学校的保安员已经换上了专门印有“校园保安”字样的专用服装。

  家长堆里多了制服保安

  下午3时30分,位于北京站附近的丁香小学放学。

  家长们像往常一样簇拥在学校门口等孩子,不同的是,人群中多了4名穿制服的人——两名保安、两名警察。

  学生们不断从校门走出,家长们随即上前接走自己的孩子。一名警察站在大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人流,另一名警察负责在大门内盯岗,臂戴红袖标的两名保安则在人群中不断巡视。

  “他们在这儿好几天了,有他们在,孩子该安全了吧?”一位接孩子的老人自言自语。

  走进丁香小学大门,迎面又出现一道栅栏门,有位女老师“把守”在那里,对进校园的人严格询问。

  “我来找倪老师。”看到陌生面孔,这位女老师立刻警惕地问:“老师全名叫什么。”当确认来人是要找某老师办事时,她先是要求他去传达室登记,然后又把要找的那位老师叫出来,最后才得以进校园。

  追访

  幼儿园欢迎“管吃不管住”保安

  方庄三幼园长吴东慧介绍,目前,她正在和保安公司接洽,寻找合适的保安。按照她的挑选标准,“最好是高中以上学历、五官端正、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不过,保安公司通常要求雇佣方管吃、住,但由于幼儿园女老师多,吴东慧希望“只管吃、不管住”,基于这个条件,“找到合适的保安恐怕还需要一段时日”。

  丰台二幼园长游向红认为,学校、幼儿园的保安并非什么人都能干,最好是年龄适中、干过两三年、熟悉学校和幼儿园的情况。比如,保安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负责对家长的车辆进行管理,还要善于和家长交流,特别是要善于识别陌生面孔。“除保安公司对保安进行必要的培训外,学校、幼儿园也要承担起对他们的培训工作。”本报记者 侯莎莎 贾晓燕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