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课程热遍沪上高中 “高考避风港”定位不可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国际课程热遍沪上高中 “高考避风港”定位不可取
2010年06月21日 15:45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际课程热高中”系列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李爱铭 彭薇

  近日本报刊出沪上高中开设国际课程的系列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专家提出,国际课程对于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大有裨益,对学校吸纳国外优秀教育经验也有帮助,但同时要避免使其变为“留学中介”,家长和学生也不宜将其当成“高考避风港”。

  家长郭女士给本报发来电子邮件说,女儿考进高中后,偏科严重,语文成绩不好,但英语特别出色。估计参加国内高考没什么优势,因而打算改投“洋高考”,读完国际课程后报考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系。某高中国际课程班负责人透露,“躲避高考”是不少学生报名国际课程班的初衷,大概占了三分之一。

  专家对此提醒,把国际课程班当成“高考避风港”并非没有风险。一来,不少国际课程班打出的是国内外高考“双通道”旗号,看上去“进可攻退可守”,其实不然。如果学生想考上国外的好大学,肯定要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国际课程上,其学习内容与上海高考的匹配度会相差较大,参加国内高考没有多少胜算。二来,即便一门心思参加“洋高考”,竞争同样激烈。AP、SAT等考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考试科目成绩要求并不亚于国内高考,甚至要高于国内高考。想要三年学完国际课程后申请国外名校,一样要面临考验。

  同样,对沪上高中学校来说,也不宜把国际课程班当成“留学中介”来经营。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提出,当前高中引进国际课程或者与境外学校合作办学非常热,但引进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不少学校没有想清楚。对学校而言,引进国际课程或合作办学,主要是“为我所用”,学习和了解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和管理方式,改进我们的课程,从而让上海的孩子更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特级校长杨明华指出,美国高中课程范围广,深度不如中国,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国外动手课比较多,很多课程以课题形式展开,让学生三五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团队研究,每学期老师可能考查四到五次,以面试形式居多。如英国A—LEVEL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实践能力,与国内相比,作业少、实验多,老师的讲解少,学生利用网络、软件自主学习的机会多。每年,学生们还要参与演讲,汇报课题进展等状况。而这些,恰恰是当前上海相当一部分高中比较欠缺的地方。

  再如,国内一般实行班主任制度,而国外则配备生活教师。生活教师是“大管家”,每学期有一半时间住在学生宿舍底楼,负责10—15名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情感等问题,毕业时根据学生情况提供咨询和建议等。专家指出,他山之石可攻玉,国外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对上海的高中学校确有可借鉴之处。

参与互动(0)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