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启动课堂质量工程 优秀老师才能上讲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成都启动课堂质量工程 优秀老师才能上讲台
2009年11月24日 10:4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成都市教育局昨启动“中小学课堂质量工程”,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将发布“课堂教学蓝皮书”

  “老师不能校外补课后,学生成绩会不会降?”这是成都市教育局“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一揽子措施出台后,家长们最为关注的话题。近期,市教育局将启动一系列措施 ,由外部规范向学校的内涵发展转变,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昨日,市教育局组织了各区市县教育部门以及部分名校的校长共计260余人,在青羊实验中学听了8堂“样本课”,并启动了“全市课堂质量工程”,要求全市学校和教育科研部门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效益的提升上去,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市教育局副局长娄进在会上透露,下一步,全市还将出台系列措施,例如,下达指标,要求局长、科长必须走进课堂;为每个老师的课堂效益打分,并发布“成都课堂教学蓝皮书”;制定“课堂教师准入制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老师不能上讲台。

  样本课只讲20分钟

  练得多玩得多

  昨日,成都市初中“以学促教 高效课堂”研讨会在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举行。成都市各区(市)县教育局科长、初中校长、各科教研员及教师代表,在该校当了回“学生”,听了几堂特殊的“样本课”。

  所谓“样本课”,是因为全市中小学下一阶段的改革将主要集中在内涵发展上,为了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市教育局选取了部分在课程改革上进行有效探索的学校为样本,要求全市学校都启动“课堂质量工程”,向课堂要效益。

  青羊实验中学要求老师上课只讲20分钟,另外20分钟主要靠练习和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实现了老师的“高信息备课”“高密度教学”以及学生“高强度的思维训练”等“三高”效果。该校成为市教育局确定的首个样本校。

  昨日课堂上,数学老师仅用了20分钟就讲完了圆的轴对称理论,剩下的时间里学生们被分成很多个小组,通过该校自主研发的《导学讲义》进行当堂过手练习后,学生们围成小圈,开始探究如何将这个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

  有学生说利用这个理论,可以找到准确测量一座高山高度的地点;还有一组同学利用这个理论找到了折出完美五角星的方法,一折一个准。

  教师岗位要设准入制度

  优秀老师才能上讲台

  这样高效率的一堂课获得了在场不少老师的称赞。市教育局要求,所谓样本课,并不是要求所有学校都一比一的对应着让老师只讲20分钟,而是要让各个学校都探索适合自己的方式,提升老师素质,加强老师备课和准备的环节,以及课堂上学生的吸收能力,减少学生的课后负担。

  下一步市教育局还将出台一系列措施,从政策上约束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质量。市教育局副局长娄进透露,市教育局下一步将为局长、科长们下达指标,要求各区教育局分管局长和科长要定期走进学生课堂听几节课,掌握学校老师的教学状况。

  另外,教科所和各区教研室也将对各学校的各科老师的课堂质量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打分排位,下一步还将发布“全市课堂教学蓝皮书”,向全市公开。届时,老师们上课到底怎么样一目了然,通过这方法,也能激活老师,形成竞争机制。

  在此基础上,原本被认为是“铁饭碗”的教师岗位也将设立“准入制度”。

  娄进表示,目前市教育局正在召集市教科所和教培中心进行教师评价机制改革,并将制定“课堂教师的准入制度”,以课堂效益来评价老师,如果老师达不到相应的标准,则将被淘汰,不能站上讲台,只能从事后勤岗位。

  本报记者 汪玲

  各方反应

  家长学生叫好 专家称实施起来不容易

  对于即将启动的课堂改革,学生和家长们都叫好。

  教育专家张乃文认为,启动“中小学课堂质量工程”是市教育局在“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一揽子措施后,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一记重拳。它将有效保证中小学提升质量,进行素质教育。同时,中学的课程改革也将为高中新课改打好基础。

  但同时,专家也指出目前国内对于“高效课堂”的评价尚无准确标准,且如何判定老师的课堂质量和课堂效果也见仁见智,且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要考核全市每一位老师的教学质量,工作量也很大,要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据娄进介绍,目前市教科所正在制定相关方案以及评价体系,届时还将向相关学校和老师征求意见。

  对于竞争上岗的新要求,老师们大多感觉压力很大,一位中学老师告诉记者,实施绩效工资后,上课的老师比起后勤岗位收入要高出不少,而一旦不能站上讲台,收入也将缩水一大截。但他也承认,从这一点上看,新规定也能有效地刺激老师们关注课堂效益。但更多的老师还是对规定持观望态度,“毕竟评价还是要人来操作,中间问题还是会有很多。”  

  汪玲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