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个别学校迟报漏报瞒报甲流疫情 教育局长怒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东莞个别学校迟报漏报瞒报甲流疫情 教育局长怒斥
2009年12月11日 09:35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全市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会议召开 教育局长怒斥:

  本报讯 (记者张颖妍)“个别学校和部门出现对疫情瞒报漏报的行为,我们一定要追究到底。再有发现,就不仅是通报批评,甚至需要采取法律手段去解决。”昨日,在市教育局召开的全市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会议上,教育局长杨晓棠怒斥前段时间出现的个别学校未能按要求报告晨检结果,因为漏报、迟报而导致学校疫情蔓延的行为。

  杨晓棠在会上表示,按照统计情况显示,这两周甲型H1N1流感疫情有明显好转,发热感冒的学生数量比前段时间减少了。但他也提醒,“第三波疫情将会持续到明年3月底,学校在学生晨午检方面的工作丝毫不能懈怠。”

  11月曾有学校瞒报疫情

  据了解,自5月份以来,为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教育局下发、转发的相关文件达51份之多。其中,在《关于做好学校秋季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意见》中明确了晨检结果报告方式和报告时间。市教育局副局长钟建群表示,“但还是有部分宣教办和学校未能按要求报告,晨检结果有漏报、缓报、迟报的现象。”

  据了解,11月18日开始,光明小学、光明中学相继发生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据卫生部门统计,小学、初中、高中合计一周内共出现流感样病例435例,有7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其中小学1例死亡。11月19日,松山湖南方外国语学校发生一起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据卫生部门统计,从11月15日开始至19日调查为止,全校共出现流感病例74例,其中6例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

  钟建群批评,在这两起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发展过程中,光明小学、光明中学、松山湖管委会科教局没有按照市教育局的规定,将每天的晨检结果同时报到教育局和当地医院防保科,导致这两起疫情未能在早期发生时得到有效控制,学生感染人数较多。他特别强调,各个学校需要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瞒报疫情没道理”

  “不要以为隐瞒就可以解决问题,任何学校只要发现,一定追究责任。”杨晓棠局长激动地表示,学校有学生感冒,我们从来不会因此而追究学校的责任,所以,个别学校出现瞒报疫情的情况,是没有道理的。杨晓棠分析,个别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以为隐瞒疫情就可以不用停课、不用担心对学生学习成绩有影响,又或者担心甲流和停课对生源或者学费方面有影响。

  杨晓棠强调,对学校将实行“校长责任制”,校长责任,义不容辞。所以,作为学校校长,对于甲流防控工作不能“一问三不知”,除了问题还是要“埋单”。“到时候就未必是通报批评、扣分这种‘行政责任’了,问题严重时,还需要追究法律责任。”

  杨晓棠建言,媒体可以加强对学校监督,真的发现瞒报疫情的学校,不用给学校“面子”,不要说“某民办学校”,直接把学校名字点出来。

  “学生恐慌可停课”是误传

  杨晓棠在发言中明确,因甲流而造成的学校停课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和卫生部的规定执行,停课的范围以及多少个学生发现流感才可以停课,都是按照规定的。只有市教育局根据卫生部门的停课建议方可对学校采取全校停课措施,镇街宣教办或者其他任何单位都不能自行决定学校全校停课。

  “前两天有媒体报道说‘学生恐慌’、‘家长要求’也可以停课,根本没有这回事。”杨晓棠一再强调,因为“恐慌”以及“恐慌”的程度根本难以去衡量和把握,所以,单方面因为学生的“感觉”或者家长的“要求”去停课是没有依据的。“个别媒体误传‘学生恐慌可以停课’,这样报道对学生和学校都会产生误导。”

  另外,杨晓棠还称,听说万江有学校有学生流感请假,但是老师不允许。这件事情虽然还没核实,但是,他认为这样的做法不符合规定,而且十分危险。“现在是甲流疫情高发的特殊时期,学生落下几天课可以补上来,但是,万一出现问题,确是可能危害到学生的健康乃至生命的大事情。”杨晓棠奉劝各个学校与老师“不要以成绩为先,要以学生健康为先。”

  杨晓棠表示,现在防控甲流的同时,也要落实好学生每天锻炼一个小时、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合理膳食、增强营养等要求。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