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就业“筹码” 大学生热求“一技之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看重就业“筹码” 大学生热求“一技之长”
2009年08月05日 11:35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暑期里,不少大学生忙“考证”、上培训班,通过各种形式为自己“充电”。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到职业学院“回炉”,学习一技之长。大学生这般忙忙碌碌究竟为何?他们对未来有着怎样的规划呢?

  暑期里忙“考证”

  “暑假已经过了一大半了,每天顶着太阳往返于学校与培训点,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参加会计资格证考试了。这个假期忙着培训考证,我过得挺充实! ”安徽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系的大四学生吴莹莹说。

  像吴莹莹一样没有回家而忙着“考证”的学生有很多,吴莹莹的宿舍四位室友有三位都没有回家。记者在省城各大高校校园里看到,校园内人来人往,背着书包的学生脚步匆匆。 “以前,大多是为考研而暑期留校的大三学生,现在为‘考证’上培训班的学生越来越多,证书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安徽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方岩说。

  据了解,大学生们青睐的证书大多是职业资格证书,注册会计师证书,电子商务师证书,注册资产评估师证书,导游证等各种技能证书,各种培训班也应运而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留校的学生都认为,“考证”为了增加自身“含金量”,增加就业竞争力,“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组合目前已成为大多数毕业生的必要装备。

  暑期留校除了“考证一族”,还有很多学生参加各种各样技能培训班,利用暑期不断为自己“充电”,为进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家住无为的张健模是重庆大学新闻专业大一的学生,他暑期留在合肥学习电脑,参加安徽新华电脑专修学院开办的办公自动化班的培训。 “虽然学校放假但是学生不能放松,大学生利用暑期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和技能,主动适应社会的就业形势。 ”张健模说。

  “以前,参加电脑短期培训的学员都是上班族或是高中毕业生等,很难看到大学生的身影,而现在大学生成为七八月份短期培训的主力军了。今年,每一期培训班都爆满,一期10个班600人,二期8个班500人,三期马上又要开课了,很多都是大学生利用暑期来为自己‘充电’的。 ”安徽新华电脑专修学院北校区有关负责人说。

  丁璨是安徽大学江淮学院新闻专业大三的学生,暑期没有回家和亲人团聚,而是选择顶着烈日在合肥学驾驶。 “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技不压身嘛,真正等到上班以后,挤出专门时间学驾驶就难了。 ”丁璨说。据丁璨所在的驾校刘教练介绍,七八月份的学员中很多都是大学生,去年大学生所占的比例大约是20%,今年上升到30%,而且每年大学生人数不断递增。

  据了解,暑期充电只是一个缩影,只是因为暑期有时间而专门用来“充电”,平时在校大学生们一边学习专业的必修课程,一边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或热衷于考证,这已成为校园里常见的“风景线”。

  转身到技校“回炉”

  “经过上半年汽修技术的学习后,我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就业方向,认清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安徽万通汽车专修学院的学员王涛说。

  2007年,王涛本科毕业于南京审计学院外语系,毕业后不久,他进入一家外贸公司上班。“刚上班时我对工作充满了激情,但我发现自己的所学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再加上我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并不适合在外贸公司工作。 ”经过了复杂的心理斗争,王涛离开了外贸公司。

  “2008年是我最难熬的一年,充满了迷茫。从小动手能力强的我萌发了学习一门技术的想法,但是总怕同学知道,觉得丢人。父母支持我到专修学院学技术,在他们的一再劝说下,我也就放下了思想包袱,只要日后学到一门技术,一切都变得不重要了。 ”于是,2009年过完春节,他来到合肥,在万通汽车专修学院学习汽修技术。

  “大学生‘回炉’并不是今年才有的现象,只是感觉今年这种现象更为普遍,无论是专科生,还是本科生,无论是名牌大学,还是二三流学院,都有学生来我们学校学习。 ”万通汽车专修学院招生办主任陈峰说。

  据了解,大学生“回炉”技校日趋增多,有的大学生是由于找工作受挫,所学本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有的大学生是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回炉”技校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有的大学生是为了日后工作有个“双重保障”,增强找工作竞争力;有的则是在几年的找工作经历中身心俱疲,想在技校学门手艺的同时,好好调整自己的心态。

  “大学生攥着大学文凭去技校学习技能,我觉得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寒窗苦读十六年,到头来毕业了又要去技校学技工,这不是花冤枉钱、走冤枉路吗。我觉得大学生当技工将造成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家住政务区水墨兰庭的合肥市民李先生说。

  专业人士称,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回炉”技校不仅可以理解,而且勇气可嘉。这种现象说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日趋务实,大学生已经不再是等着社会来适应自己,而是主动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需要。

  看重就业“筹码”

  8月1日,记者在省人才市场看到,很多招聘单位的信息上表明需要“有工作经验、有相关资质证明”的技能人才,而不像以前招聘单位常常打出“限本科以上学历”或“限研究生以上学历”等硬性指标。

  “现在用人单位在选才上越来越务实,学历很重要,但是毕业生如果没有专业技能也很难找到满意的岗位。现在无论是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在校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务实,忙考证、学技能、上培训班等通过各种形式为自己‘充电’,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 ”安徽农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辅导员方岩说。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和大学生的择业观都日趋务实,而一些高校专业结构也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目前,一些高校只顾追求建设研究型或综合型大学,一味开设所谓‘热门专业’,不考虑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市场饱和度,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严重脱节,导致一些专业就业比较难,而有些市场需求紧缺的工种,却招不到毕业生。 ”安徽省人才市场的一位人士表示。

  “在校学习的课程重理论,打基础,开眼界,形成系统而宽泛的知识面,自己选择的‘充电’,偏重于实用性和针对性,是对高校在技能培养上缺位的补充,也是对自我就业筹码的提升。 ”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大三学生赵英俊说。

  “在校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上各种培训班或考资格证,是一种积极而务实的择业态度,但是要在能完成学分任务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荒废专业所学。 ”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祁老师说。

  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安徽农业大学方老师认为,无论是大学生的暑期“充电”,还是毕业大学生“回炉”技校,都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围绕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张岳、李芳玲、程榭)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