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志愿,多数学生对专业不了解 信息不对称怎解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填志愿,多数学生对专业不了解 信息不对称怎解决
2009年06月09日 09:0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86.7%的人赞同中学普及高考志愿指导中心

  62.9%的人认为教育部应调研各专业就业或社会需求情况,定时发布报考预警

  高考刚刚结束,许多过来人都知道,高考成败不仅仅决定于考试,也决定于报志愿。然而,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没有经验,了解不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腾讯网教育频道,对364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其中考生占20.3%,家长占13.9%,34.1%的人是大学生,19.9%的人大学已毕业),多达61.5%的人认为在高考志愿的填报中,大部分学生对高校和专业不太了解,其中15.3%的人表示很不了解,仅3.6%的人表示非常了解。

  70.7%的人认为最大问题是考生不知道什么专业适合自己

  “我填高考志愿时,啥都不懂,一个老师对我说:‘上外交学院一定能做外交官,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就是当团干部,上人民大学那就是做党的干部。’”中国人民大学研一学生闻妍说,回想起来觉得好笑的同时也很庆幸,当年有很多像她一样懵懂的同学,因为志愿填得不合适,去了不理想的学校学了不喜欢的专业。“甚至在我们大一报到时,还有家长问老师,学人力资源管理将来是不是就做计划生育工作。”

  王瑞癑毕业于重庆市南开中学,她记得在高考正式填报志愿之前,学校组织了一个模拟填报。教务处将各班同学的志愿汇总,结合各高校在重庆的拟招人数,进行统筹协调,避免志愿拥挤到某一个学校某一个专业。“学校的工作做得比较细致,我们这一届学生都挺感激。”

  本次调查显示,对于考生填报信息的主要来源,62.5%的人首选老师,各类报考指南以59.4%的支持率紧随其后,46.4%的人选择了父母等亲人,接下来的排序依次为:网络信息(38.0%),各高校的招生网站(33.7%),往届师兄师姐(30.4%),媒体信息发布(23.8%),各地教育考试院的信息发布(23.7%),各类报考咨询会、讲座(13.17%)。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程方平认为,在目前报考指南中,不少高校的专业介绍写得太过学术、晦涩,让人很难看明白。高校自己的招生简介,又只写赞誉之词,不写学生在学习某个专业以及就业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困难。有的学校自身条件根本就支撑不起一些专业的教学,也一窝蜂地开设。“现在的专业这么多,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不可能充分了解。考生在志愿填报过程中,在信息上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考生,填志愿就像买彩票。”还有,今年有16个省市实行平行志愿,但是有多少人能准确解读平行志愿的内容呢?

  重庆市某县级中学教师赵长福说:“对常见的中文、法学等专业,我们还能给学生一些参考意见,但是现在高校的专业太细、太多了,老师指导起来也常常感到有心无力。”

  调查显示,70.7%的人认为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最大问题是考生不知道什么专业适合自己。其他问题还包括:盲目追求热门专业(60.9%),父母或者老师的意见占主导作用(46.1%),报考信息五花八门,不知道信哪些(38.1%),缺乏专业报考指导机构(38.0%),对招生的新政策不熟悉甚至误读(32.2%),扎堆儿报考名校(28.6%)。

  本次调查得到了腾讯网友的热烈关注,他们纷纷发表感言。一名来自广东省佛山市的网友写道:“在小城镇和农村,考生们比较注重的是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却往往对填报志愿的规则不甚了解。很多人考完试轻松一阵子后才来想填报志愿的事儿。他们了解信息的渠道、考虑的时间都很有限,我希望学校、媒体能为考生们提供更准确有效的信息,或者对毕业生进行一次志愿填报的正规培训。”

  调查中,86.7%的人赞同在高中普及高考志愿指导中心,帮助学生填报志愿。

  一位来自上海市的网友认为,建立高考志愿指导中心是好事,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可信的公立机构监督,很容易把考生的报考信息利用了。而且,一些中学老师并不负责任,因为他们的考核要和升学率挂钩,所以恨不得学生有个志愿就赶紧走。

  如何解决高考志愿填报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陈大镇中心校教师张跃民,他的孩子2004年参加高考,在儿子填报志愿的过程中,他收集了充分的资料,天天研究,发现儿子上了清华录取线时,尽管当时老师一直鼓励孩子填清华大学,他还是尊重孩子的意见,最终填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他说:“志愿归根结底不是家长也不是老师的志愿,而是孩子的志愿。”

  调查显示,49.4%的人认为在填报志愿时,家长和老师应该更多尊重考生意愿,43.3%的人建议考生的志愿之间拉开梯度,避免上线落榜,35.3%的人提醒考生注意各类志愿的报考时间和方式。

  去年7月毕业至今仍在寻找工作的小亚(化名),5年前是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北京某著名高校,他选择了当时最热门的法学专业。“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太多了,社会上又没有那么多职位。如果我能再报一回志愿,我想我不会填法学。”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1970名大学生和大学已毕业人士中,42.8%的人认为,中学老师对大学各专业缺乏了解,41.0%的人认为大学里很难改换专业,34.3%的人表示所学专业不适合自己,26.8%的人对所在大学不满意。

  据麦可思最新调查,2008届本科毕业生当初选择大学专业的首要理由是“就业前景好”(43%)。麦可思副总裁、高考咨询专家周凌波说,很多当时热门专业如今已是持续多年就业困难了,2008届本科毕业半年后失业量最大的10个本科专业失业人数为10.76万人,占了本科失业量的35.9%,其中8个专业是2007届本科毕业生失业最多的专业: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而这8个专业可以说都是考生填报志愿时的热门专业。

  周凌波认为,高考志愿填报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比较突出。考生只能得到高校愿意提供的信息,真实教学质量和就业状态往往信息缺失。这样不仅容易使考生做出错误选择,而且质量差的高校和专业也会继续误人子弟,社会的教育资源得不到良好配置,对国家、个人的发展造成持续伤害。

  程方平认为,首先要保证高校信息的真实性,教育部应该牵头组织审查各个高校招生专业的信息,建立起一个有关专业内容、每年专业录取情况、就业情况、社会对专业的需求情况的全面的数据库,方便考生检索。这不仅对考生有利,对高校的学科设置甚至对用人单位都有益。

  本次调查显示,62.9%的人赞同程方平的观点,认为教育部应调研各专业就业或社会需求情况,定时发布报考预警;56.9%的人认为,各地招生考试院应及时发布新政策解读,提供咨询服务;52.9%的人表示各高校应完善招生网站建设,及时更新录取情况;58.3%的人建议考生结合兴趣,联系就业,填报志愿;48.6%的人认为媒体有责任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报考信息。(实习生 黄荷本报记者 王聪聪)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