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支持校长推荐偏才怪才引争议 录取是否有底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川大支持校长推荐偏才怪才引争议 录取是否有底线
2009年12月18日 14:13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晚报记者 钱钰 报道

  继北大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优秀学生后,四川大学近日也宣布了一项“重量级”的改革措施,除了要求中学校长推出偏才、怪才外,更是大胆提出,未上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如果专业能力出类拔萃,川大将报教育部批准后破格录取。这一举措再次引来一片争议。沪上校长也抛出质疑,偏才、怪才录取是否有底线?

  “双特生”可破格录取

  记者昨天在四川大学招办网站上看到,该校最新公布的2010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简章中写明,未能充分满足以上条件,但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特殊兴趣、爱好和特殊专长、潜质并在某一学科领域已经取得一定成绩,有一定独到见解的“奇才”、“偏才”和“怪才”,即“双特生”,也可报名。

  对于 “双特生”的选拔办法,简章也表示,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遴选委员会对考生报名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和遴选,根据其特殊专长的基础水平和真才实学情况进行初选资格认定。初审合格的考生,川大将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多名专家,举行针对考生特长的水平测试和面试。

  录取原则是,测试成绩优秀者,高考成绩达到川大在当地同类科目的提档线可优先录取;测试成绩特别优秀且已取得一定的专业成就者,高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地同类科目的重点线以上,川大与生源所在地招办进行协商破格录取;测试成绩出类拔萃且已取得较大影响和较高水平的专业成就者,经教育部批准破格录取。

  招收原则“宁缺毋滥”

  至于什么是特殊专长,学校的依据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的主要获奖证书和其他可以用作证明的书面材料。考生需提供以下材料:中学校长亲笔推荐信;本人申请并提供能证明自己特长、优势的材料,如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授权发明专利等。

  中学校长推荐后,大学专家委员会还得进行评定选拔,招收的原则是“宁缺毋滥”。

  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志强表示,首先,学校的面试是由众多权威专家来进行的,不是一个人。每位专家在面试的时候,都必须出题,必须签署自己的名字,来表明对考生的看法,四川大学还有一个学校的专家委员会,在学校层面上还要把关。

  川大同时表示,下一步将设立首批500万元的基金,专门用于对偏才、怪才的培养。

  质疑一:“偏才”录取是什么标准?

  对于“偏才”、“怪才”如何界定,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举了两个例子,该校有位高中女生,在三年高中生活中获得19项发明专利,还有位学生进高中时就提出自己要种一块小的“自留地”,学校就拨出了一小块地,三年时间,这位同学便坚持在这块土地上耕耘。

  不过对于川大自主招生的改革,张校长也有几个疑问,首先,川大对“奇才”、“怪才”的录取,若考生达不到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录取有没有底线,“如果说有的高校下浮20-30分,川大对这批学生下浮有没有底线? ”

  对此,李书记表示,只对极少数出类拔萃的,已经在他所专长的领域取得重要成绩的学生,给予他未达到重点线破格录取的可能性。但至于“下浮的底线”究竟是多少,李书记并没有给明确的答复。

  质疑二:自认为是“偏才”可自荐吗?

  张校长紧接着又抛出第二个质疑,若学生没有达到你的分数线,自认为是“偏才”,还需要通过校长的推荐吗?对此,李书记表示,校长推荐所起的作用,就是证明学生阐述的东西是真实的。

  “奇才、偏才、怪才”如何界定?对此,川大李书记认为,“奇才”是指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有特殊兴趣,并且做了一定研究,并有一定成绩表现出非常好潜质的学生,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数学天才”、“物理奇才”、“文学怪才”。同时,高校会对这些同学进行“一对一”的水平测试,不是看中过去得过的奖,而是看中在专家测试中,这些学生表现出的兴趣和潜质,研究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思路。

  李书记还表示,若学生什么奖也没有拿到,没有任何证书,这些同学要“自荐”,则要通过自己的材料阐述心得和研究作品,但前提是“必须有自己的作品”。

  质疑三:偏才、怪才是错误人才观?

  在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看来,谈 “偏才”、“怪才”,本就是错误的人才观。至于“偏才”和“特长生”的概念继续存在,更是说明人才评价的标准没有变为 “多元”,仍旧是“一元”,即用考试分数作为“主流”评价,其余的则归为“偏”与“特”,并把“偏”与“特”“折合”为一定的分数优惠。

  “事实上,在多元评价体系中,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偏才’概念,每个学生都是人才,他们的个性能力与素质,在多元评价中都会得到体现。”熊教授表示,就算是存在所谓的“偏才”,现在的高中都要先经过中考,能考到重点高中的,本身学习能力都有保证。其中本来就缺乏个性发展的学生,不管招生制度怎么变,基础教育的体系并没有变,所以缺乏新的土壤,没有“偏才”又怎么能招到“偏才”!“简单地说,想要校长实名制推荐“偏才”,基本上不太现实。 ”

  “内地高校乐于在自主招生的形式和政策上标新立异,这些改革,从根本上说,不是在扩大考生的选择权,而是在强化学校的不平等招生地位。 ”对此,熊教授认为,自主招生不能误入歧途,真正有益的尝试、积极的探索,应该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即尝试让学生可以同时获得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以此为出发点设计自主招生体系。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