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冬令时”引话题 学生减负仅靠推迟到校远不够

2008年10月31日 16:29 来源:新华日报 发表评论

  南京市教育局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小学、初中全部实行冬令作息时间,市区早晨上学时间推迟到8点。这一消息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但也有教育专家表示,减轻学生负担,仅靠推迟上学时间还不够。

  学生家长:推迟上学,孩子可以多睡20分钟

  以前,南京学校一般要求学生早晨7点40分或7点50分到校。“孩子6点多钟就要起床了,冬天天还没亮呢!有时早晨起晚了,连早饭也来不及吃。我们心疼死了!”小营小学的家长刘女士说,“现在推迟10到20分钟,孩子早餐能吃得定心了,路上也不必拼命赶了。”

  “孩子多睡一分钟也是好的。”北京东路小学一位四年级孙姓家长表示,推迟到校,能让孩子有更多的睡眠时间,上课精神状态会更好,学习将形成良性循环。

  在采访中,大多数家长都非常支持实行“冬令时”,但也有少数家长表示,尽管孩子上学时间推迟了,但自己8点就要到单位上班,所以还是要在7点40分就把孩子送到学校,所以实际上享受不到冬令作息带来的好处。

  小学校长:在校时间减少,教学活动一样都不少

  南京小学实际上从2004年起就实行“冬令时”了。采访中,小学校长们对这一作息制普遍表示认同,认为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注重效率的习惯。

  只能就着家长时间早到校的学生怎么办?夫子庙小学校长介绍,学校以前都安排教师轮流值班,坚持“早来接收,迟走陪着”原则,为那些上班早、下班晚的家长免除了后顾之忧。

  实施“冬令时”以后,怎样合理地调整学校教育教学安排?拉萨路小学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学生在校时间减少了,但是教学活动一样都不能少。老师要提前到校护导,保证提前到校学生活动有序和人身安全。晨会、冬季长跑等活动将适当向后推迟一些,但能保证学生中午11点50分之前下课。

  初中校长:迎来提高教学效率新机遇

  南京初中今年是第一次实行“冬令时”。十三中科利华分校、三十四中、郑和外校等许多学校的负责人都表示,尽管升学有压力,但学校都将严格执行新规定。“休息好,孩子才能学习好!”白下区第三初级中学王冰校长说。

  “实行‘冬令时’对学校的早读有一定的影响。”郑和外国语学校校长王正镛告诉记者,以前学生是7点半到校上早读课,现在只有家离学校比较近的学生会上早读课,这对于任课教师尤其是语文、外语教学有较大影响。

  王正镛同时认为,学生在校时间减少了,这既是学校面临的挑战,也是教学改革的机遇。“这就对我们的教学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应该利用实施‘冬令时’,努力提高教学效率,让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效益。”

  教育专家:给孩子们减负任重道远

  去年南京“两会”期间,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博物馆研究员顾苏宁曾提交了一份建议。“看到小学实行‘冬令时’后,我很希望和我家孩子一样的初中学生也能早上多睡一会儿。”他说。南京市教育部门对此进行了广泛调研,今年实施了这一做法。

  顾苏宁对此很满意:“初中阶段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在应试压力较大情况下,推行这一制度,动作虽然不大,但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也有教育专家表示,“冬令时”也好,其它地方出台的“书包限重令”也好,都是旨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但要达到减负效果,仅靠这些还远远不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望子成龙的国民心态以及激烈的社会竞争在学生身上的集中体现,学生们无助,教师们无奈 。只有“重智轻体”教育评价制度的改变,学生过重的负担才能真正减下来。(任松筠 小龙)

编辑:侯冬华】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