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杨不管让人反省师道尊严的丧失

2008年07月15日 08:47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挣扎前行的中国教育注定是时常处于“有事”状态的。“范跑跑”制造的“事端”尚未平息,安徽长丰吴店中学的“杨不管”又成了人们的谈资。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打架行为坐视不管,最终导致一学生意外死亡,这样的事情披露出来后能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反响可想而知。(《法制日报》7月12日)

  的确,从职责和道义上讲,杨老师对于学生的意外身亡难辞其咎。但从教育的现状、教师的生存处境来看,杨老师确又有令人同情之处。

  现行的教育法律、教育政策偏重于保护学生的权益,而忽视了教师作为教育者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尊严。在教师和学生出现矛盾冲突时,板子往往打向老师,而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不管其言行有多恶劣——都应当得到宽容、宽恕。类似情形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师道尊严扫地无存,于是不敢管、管不了,就成了一部分教师无奈的选择。事实上,“杨不管”事件只是其中一例。去年以往发生在北京的“辱师视频”,发生在海南的校长下跪(求学生读书),发生在重庆的老师在课堂上被气死的悲剧,一次又一次地宣示我们的教育已经“病”到了何种程度!有心人倘若深入教师群体中“体验”一番,也许更能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教育潜伏着多大的危机,教师承受着多大的压力。

  近30年来,我们的教育随着开放的步伐一直在改革:从教材到教法,从中考到高考,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一直都在摸索着前进。坦率地说,作为教育中人,我对教育改革模式实在不敢恭维。我们的教育改革走的是美国100年前的老路,照搬了当年的“杜威模式”。100年前,杜威在美国推行了一场所谓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以近似于我们的启发式教育,颠覆了权威主义教育,从强调服从、纪律转化到强调创意和培养孩子的自尊上来——这无论当时和现在都有积极意义。可后来却渐渐变形,走向了“老师不能随便训斥学生,打分要照顾学生自尊心”的极端。于是一味顺应、一味纵容、缺乏必要的纪律约束,就成了当时美国教育的一道风景。如此矫枉过正之举最终引起大多数美国人的反思,因为过分娇纵的孩子是长不大的,是无法参与现实竞争和国际博弈的。从上世纪中后期开始,美国的教育终于由“软”转“硬”,渐渐走出了“杜威迷雾”。

  今天,我们的教育照搬“杜威模式”的结果是,传统的师道尊严渐次消失,纪律与服从可有可无。“素质教育”大旗下长大的一些青少年,心理脆弱,不服管教,藐视尊长。虽然这并不全是改革所赐,也并非当下教育的全部,但何尝不是对现行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教育理念的莫大嘲讽?(周彪)

编辑:侯冬华】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