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从老年人上大学体味教育以人为本

2008年08月05日 17:23 来源:江西日报 发表评论

  经五年高中、三度高考,天津市60岁的仝正国女士今年终于被河北理工大学录取。有人认为,这个老太太是“终身学习”的楷模,有人则表示,老年人上大学既浪费高等教育资源,又挤占适龄学子上大学的机会。(8月3日《每日新报》)

  自高考取消年龄限制以来,便不断有老年人上大学的新闻见诸报端,也不断有各种争议,让人莫衷一是。上大学是老年人的正当权利,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在此基础上,老年人上大学是不是浪费教育资源,是不是挤占了适龄学子的机会?要回答这些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对教育的本质作一些较为深入的思考。

  曾几何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类人才,被我们视作教育的基本方针,亦即教育的最高目标价值所系。而所谓“人才”,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有用”,对社会有用,能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这样的教育方针看上去无可非议、没有问题,但是,当其遭遇残疾人上大学的社会现实,问题便来了:一个分数达到要求的残疾学子,如果让他上大学,他毕业后可能无法从事相关工作,不能为社会作贡献;如果不让他上大学,又侵犯了他的权益,不公平而且没有人情味。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制度设计该作何种选择?

  事实上,改革开放后,国家对残疾人上大学的限制,一直呈逐渐放松之势。这可以从高考体检标准的变化中找到印证,教育部屡次强调高校不能拒收残疾学生也是一个佐证。限制越来越松,既得益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更得益于我们教育观念的变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有用”人才不再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唯一目标,而满足公民受教育需求,才是我们发展教育的目标所指。简单地说,就是教育从“以人才培养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

  这种观念上的变化看上去区别不大,其实有着了不起的意义。原来的教育“以人才培养为本”,期望受教育者将来贡献于社会,暗含着功利性目的,于是,对于可能无法作出贡献或贡献较小的人,比如残疾人,国家便严格限制其上大学;而教育“以人为本”,以满足公民受教育需求为目标,则大大弱化了教育的功利性,意味着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你毕业后是否工作、对社会是否“有用”,你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这也意味着,教育并不只是为了让一个人获得生存的本领、奉献社会的能力,更是为了满足人们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愿望。

  我们看到,正是在“以人为本”教育观念的引领下,国家对残疾人或身体有缺陷者上大学的限制才越来越松,才取消了参加高考的人的年龄与婚否限制。于是,60岁的仝阿姨才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如果我们抛弃“以人才培养为本”的旧观念,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审视老年人上大学,那么所谓浪费教育资源、挤占适龄学子机会云云,都不过是一些不值得一驳的伪问题。

  不要以功利性眼光看老年人上大学,正如不能以功利性眼光看待残疾人上大学。而老年人上大学屡遭争议其实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还远未深入人心,不少人还没有真正领会“以人为本”的真谛。

  晏扬(上海教师)

编辑:侯冬华】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