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中国义务教育政策“实至名归”

2008年09月02日 18: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2008年9月1日,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小学二〈2〉班学生正在上课。当日,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这是几十年前甚至几年前,许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中新社发 海安仇稳山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9月2日电 美国《侨报》9月2日发表中国时评文章说,中国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减免学费仅仅是开始,更重要的是要推动教育制度改革,追求教育的公平化、科学化和多元化。

  文章摘录如下:

  9月1日,中国2亿多城乡中小学生走进校园,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也是从这一天开始,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

  人人平等地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一直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目标,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而当民族之梦成为现实,实施了22年的中国义务教育政策,也终于“实至名归”。

  过去几年,大陆教育在历经了教育产业化喧嚣和争议后,终于回到公益事业的轨道上。伴随着一项项力度空前的官方对教育支持政策的接踵出台,大陆九年义务教育也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跨越。

  在这个金秋,当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学生同享“免费新政”的时候,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愿望也得以实现。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教育已经大功告成——免除学杂费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它意味着新的责任、新的考验。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总是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社会财富快速增长的同时,贫富差别、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却呈日益扩大趋势,社会结构随着资源的重新整合而不断调适……当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如此巨大,而付出的代价又是如此沉重,这极大地增加了社会治理的难度。

  以教育为例,“教育公平”话题依然是今天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议题: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在享受教育政策、占有资源上就存“先天不平等”;即便是在同样的公立学校中,依然存在着师资资源、教学设施等方面的不均衡现象,教育系统的内部人士把持和控制教育资源,形成教育界的既得利益集团;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办教育,面对教育资源的紧缺,是否可以先牺牲部分人的公平……

  教育乃民生之基,教育公平还任重道远:免除学费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保障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领域久治不愈的乱收费现象会不会因为“免费新政”的实施更加猖獗;而在全免费的前提下,如何兼顾各类人群的教育公平、追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又将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新课题。

  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减免学费仅仅是开始,更重要的是要推动教育制度改革,追求教育的公平化、科学化和多元化。(钟海之)

编辑:刘雨生】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