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生命教育:如何孕育有意义的人生

2008年09月16日 14:35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主持人:本报记者 柳 森

  ●嘉 宾:杨 雄(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

  所长、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人:前几天,社会各界名人、奥运冠军齐聚央视,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给全国中小学生上了特殊的开学第一课,将生命教育的理念与知识传递到全国2亿学子的身边。为何生命教育这一似乎宏大而又深刻的命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杨雄: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厚的时代。然而,科技的发达、物质的丰厚在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又可能使现代人陷入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青少年自杀增多和逐渐低龄化的趋势,正是时代精神困境的折射,也给我们当下的教育鸣响了警钟。

  尽管我们强调素质教育已有多年,但落实到操作层面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对孩子们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导向仍然“分数至上”,在不少老师的眼中,好分数仍然足以掩盖一个学生的其他一切问题;大部分家长对于“应试教育”深恶痛绝却又欲罢不能,因为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能成功跨过升学的“独木桥”,他们今后将几乎很难在残酷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出人头地。于是,能够给予孩子慢慢体会成长、感悟生命的时间、空间和精力越来越少,来自老师、家长、社会各方的压力却越来越大。久而久之,一旦遇到一些微小的波澜或挫折,就很容易成为压垮他们幼小心灵的那根“最后的稻草”,作出走极端或者弃世轻生的选择。而且,教育的实效往往具有延后性。正如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也出现在当代所谓“精英群体”的身上,一种肤浅的乐观主义或是功利主义越来越早地潜伏于年轻人中间。这一切的症结正在于,课本知识或应试技巧几乎构成了很多人的全部教养。

  主持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致力于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倡导。生命教育何以就能破解当下的教育困境?

  杨雄: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受的教育越好,其生命的质量也就越高。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

  而真正意义上的好的教育,永远应该把对人本身的关照摆在第一位,将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一以贯之,渗透到教与学的所有细节中。以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们生命的唯一性,生命到底意味着什么。只有让孩子们真正了解了生命的整个过程、理解了生命的终极价值,他们才会真正热爱生命,在遭遇风浪时懂得如何去安顿自己的灵魂,确立下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尽管并不缺乏生命教育的人文资源,也时而展开对“生命”话题的探讨,却从未将“为何而生”固化为课堂教学的一项必修内容。这就很难将相应的思考沉淀为行为的指南。更何况,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身心特点,生命教育只有沿着生命个体成长的内在逻辑,藉由系统化的教学目标、有所针对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才能拥有春风化雨般的力量。从小学到初中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时期。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我们首先可以告诉他如何爱惜生命、如何保护自己,学会在紧急状况下逃生和自救等等必要的生活技巧。如今,大量生活在城市中的独生子女一代从小养尊处优,连削苹果、开煤气、灌热水等小事都不会。而到了中学阶段,则可以从价值观层面进行生活哲学的探讨,从形而上的角度诠释究竟何为生、何为死,帮助他们理解生命诞生的伦理基础、理解生命所包含的道德意义和社会意义。除此之外,凡孩子经历巨大的学习环境上的变化,比如升学、转学、学期更替,或经历学业上的重要关卡,比如中考、高考,都需要及时跟进适当的教育和引导。

  现在的孩子还面临众多或真实或虚拟的诱惑,比如电脑、影视、网络游戏、动漫等等。孩子们用虚拟世界的方法来观察现实、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是生命教育在当下必须跟进的重要课题。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家长要尽可能以平等、宽容、商量的姿态来进行劝说或引导。如果以不民主或者威权的方式进行压制,只会适得其反。

  主持人:在国外,上世纪70年代末就兴起了生命教育理念。相较而言,我们无论是在人、物、财力的配置保障上,还是在教学理念、方式的与时俱进上,都有相当大的拓展空间。

  杨雄:生命教育的落实需要至少整整一代人的探索与努力。尤其是,如果没有一定的制度安排上的保障,生命教育也很难突破“分数至上”的枷锁,在整个基础教育框架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当然,有形的课堂教学并非生命教育的唯一途径。生命教育还可以通过更多无形的间接途径延展自己的功能。比如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感受生命的无常、人性的光辉;通过户外运动、野外考察、团队素质拓展游戏,激发孩子们对于自身生命潜能的感知与自信,让他们懂得“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学会在人际交往中关怀彼此、包容异见,学会与社会、与自然、与宇宙和谐与共。“生命”的律动与奇迹无处不在地给人以启示与感动。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用心去发现和开拓,生命教育的“课堂”无所不在。

  主持人:既然生命教育的“课堂”可以无所不在,那会不会出现学校、家长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呢?学校可以强调,家庭是生命教育的起点,家长应当承担起第一位的责任。而家长则可以以课业负担过重为由,认为只要来自课堂的生命教学够充分,就足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杨雄:生命教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应当构成支撑这项重任的“等边三角形”,环环相扣,各有侧重,各司其职,全力以赴。家庭应当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开放、民主、平等的成长氛围。学校应该配备素养全面、训练有素的优秀师资、丰富的课程资源、不可随意改变的课时保障。社会则应向青少年提供更加健康和绿色的文化产品、便利多样的活动场所。如果一个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能够一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强大而稳定的支持,人生中纵有再大的波澜或挫折,也一定会作出冷静而理智的选择。

编辑:侯冬华】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