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古籍不仅要进高校

2008年09月27日 15:30 来源:京报网-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中国经典研读”是清华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的一门必修课。由于研读的对象是《四书》,最近这件事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持反对态度的人还真不少。有人说:“旧的没有用的东西不需要装载那么多进大脑。以前的东西伟大已经过时了,我们需要重新开创新的中华文明。”有人说:“孔孟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三纲五常,清华大学今天开设这样的课程,只能说明它的堕落。”

  《四书》当然是旧的东西。仔细想想,目前,似乎所有能够称得上经典的著作,都是成百上千年前的旧东西。当年,它们被焚烧过,被砸烂过,被践踏过。可是如今,新的没有,旧的不要,拿什么满足国人的文化需要?没有文化营养的人,没有精神层面规范的人,能不道德沦丧?能不伤天害理?能不忤逆残忍?能不为所欲为?

  一位提倡青少年多读古籍的专家介绍过,人都有内在的精神的、心灵的、文化层次的成长,没有文化的陶冶,那么他一辈子就跟野人、动物差不多。如果生长在像中国这样一个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地方,我们的国民或是我们的孩子居然没有文化的成长,请问这是不是人造的文化侏儒症?

  温总理2003年12月10日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引用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是北宋大儒张横渠的原话。温总理还说,“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更加复杂。文化因素将在新的世纪里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泽被后世。”

  重温总理的话,句句发人深省,值得那些叫嚣“过去的伟大已经过时”的人认真加以思考。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骨干,其核心在于秩序、诚信与仁爱。这几项,恰恰是当今中国社会缺失最严重的,无数惨痛的教训发生在眼前,相信没有人能够视而不见。如果传统文化的重建能够从娃娃抓起,将断裂了近百年的文化血脉接通,青少年自然也就奠定了文化的根基和人生行为准则。将来再做文化上的进一步收纳,自然会有立场,有主见。

  欣闻北京市不少小学的小学生每天都要集体背诵《弟子规》,这是一个为学生增加文化营养的绝佳举措。经典古籍不仅应该进高校、小学,甚至应该在有条件的地区做更加普及的试验。(侯 江)

编辑:侯冬华】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