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生死状”折射教育无奈

2008年10月16日 17:36 来源:钱江晚报 发表评论

  新乡市原阳县教体局向全县师生印发了《中小学生安全责任协议书》,要求在校生家长签字,这项有着良好愿望且颇具“创意”的工作却遇尴尬,部分家长将之视为“生死状”而拒签(10月15日《东方今报》)。

  正如报道中律师所说,这样的“协议”根本不具备法律效力,在这种“生死状”上做文章也有些多余。但笔者以为,对这“生死状”所暴露出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却不能不加以警醒,那就是如今学校在进行教学活动和管理学生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状态,这种畸形的“生死状”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这种状态的生动体现。在这种状态下,学校很难按照正常的教学规律组织教学,而是将大量精力放到了如何防止“出事”上,其结果就是学校办成“敬老院”,一片死气沉沉。笔者觉得,这比“生死状”本身更值得警醒。

  今年4月16日的《东方早报》报道说,上海部分小学为了避免学生意外受伤,课间时老师只让学生在走廊玩耍,不准学生到操场活动,校方表示主要起因是为了保证学生课间玩耍的安全。对此,有些家长和网友称学校是在“圈养”学生。更早时候,《燕赵都市报》就报道了河北一位小学校长的忧虑:学生的安全问题被许多学校看作了头等大事,恨不得把孩子们都“圈”起来才放心。长此以往,学校都快办成“敬老院”了!这位校长还提到,原先学校里单杠、双杠、吊环和一些攀爬设施一应俱全,学生们上体育课时那才叫“活动”。现在许多学校都把这些“危险系数高”的器材撤下去了,理由是怕孩子们出事。

  可以肯定的是,“圈养”也好,“敬老院”也罢,都不是我们所乐见的结果。如果我们仅仅将这张“生死状”当成靶子猛批一顿,而不去了解、关注以及研究这张“生死状”出台的前因后果,那肯定无法从根本上去除产生类似“生死状”这种“怪胎”的土壤。对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简单指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要想彻底解开这个“疙瘩”需要法律层面的进一步完善与细化,需要家长的理解与配合,需要学校面对新情况不断总结经验推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办法。如果社会的、法律的、观念的、技术的手段无法综合运用,那孩子们也只能继续他们被“圈养”的校园生活。□李家伟

编辑:侯冬华】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